"儒生作计太痴呆":读书人的谋划实在太愚蠢,
"业在毛锥与砚台":谋生手段不过是握笔与砚台。
"问字昔人皆载酒":从前文人求教学问都带着美酒,
"写诗亦望买鱼来":如今写诗却盼着能换几条鱼来。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儒生作计太痴呆”以自嘲的口吻开篇,诗人将自己比作“儒生”,暗示自己在传统学问上的执着和愚钝。一个“痴呆”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儒生那种沉迷于笔墨、不问世事的生活方式的无奈和批判。这种自嘲既是一种幽默,也是一种对自身局限的清醒认识。次句:“业在毛锥与砚台”进一步深化了首句的主题。“毛锥”是古代用来剪毛笔的工具,而“砚台”则是文人研墨的器具,二者都是文人创作的必备工具。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作为文人的职业特征,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这种职业的无奈和困惑。诗人似乎在说,自己的生活和事业都被局限在了这些小小的工具之中,无法突破。第三句:“问字昔人皆载酒”引用了古代文人雅士在学问交流时常以酒助兴的典故。诗人描绘了一幅古人带着酒来探讨学问的画面,既展现了古代文人的风雅,也暗示了自己对这种文化交流方式的向往。然而,这里的“载酒”也带有一种讽刺意味,暗示这种交流更多是一种形式,而非真正的思想碰撞。末句:“写诗亦望买鱼来”以幽默的笔触收尾,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现实期待。诗人希望通过写诗来换取生活所需,如“买鱼”这样的物质享受。这里的“买鱼”不仅象征着物质生活的满足,也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创作获得认可和回报的愿望。这种愿望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妥协,也是对自身才华的自信。
上一篇:明·沈周《星堕》
下一篇:明·刘台《登叠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