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huā
shuǐ
xiān

朝代:明作者:皇甫汸浏览量:3
nòng
yǐng
shuǐ
piāo
xiāng
biàn
fēng
cháng
chéng
chù
cháng
zài
yuè
míng
zhōng

译文

水中的影子都显得适宜,飘散的香气分不清来自哪阵风。如同霓裳羽衣舞动的地方,永远处在明亮的月光之中。

逐句剖析

"弄影俱宜水":水中的影子都显得适宜,

"飘香不辨风":飘散的香气分不清来自哪阵风。

"霓裳承舞处":如同霓裳羽衣舞动的地方,

"长在月明中":永远处在明亮的月光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梅花水仙》是明代皇甫汸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属于咏物题材,借梅花和水仙来赞颂高洁美好的事物。前两句从视觉和嗅觉角度下笔,“弄影俱宜水”写梅花与水仙在水中的倒影摇曳多姿,“飘香不辨风”说它们的香气混合在一起,清幽朦胧,满满都是淡雅的韵味。后两句把花枝比作“霓裳”,想象它们在明月下舞动,“月明”既描绘了明净的环境,也暗指品格高洁,现实景象与想象画面交织在一起,带来一种清新缥缈的感觉。全诗语言简洁,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梅花和水仙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富有画面感和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诗人

皇甫汸(1497?~1582?),明代诗人。字子循,号百泉,江苏苏州人。嘉靖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按察司佥事被黜。皇甫汸与兄皇甫沖、皇甫涍及弟皇甫濂并称“皇甫四杰”。其论诗多持七子派的复古观点,但亦有所取舍;重视诗歌的内容与气骨,讲究诗歌的兴寄才情。其诗善于以六朝语入中唐调,而清空无迹;有的圆转雅丽,颇有中唐风致。著有《皇甫司勋集》《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霓裳承舞处”,巧用《霓裳羽衣曲》典故,原为唐代宫廷名曲,传说与月宫仙子舞姿相关。作者在此借指水仙如仙子执霓裳起舞,将其凌波微步的姿态与月下起舞的传说相联系,通过这一典故赋予水仙超凡脱俗的仙灵气质,使“长在月明中”的意境更显空明澄澈。

2. 分段赏析

首句“弄影俱宜水”写梅花与水仙在水中的倒影:二者的姿态在水波中摇曳,无论梅花的疏枝还是水仙的碧叶,都与水面相映成趣,展现出自然和谐的美感,暗含诗人对它们清雅姿态的喜爱。次句“飘香不辨风”聚焦香气:梅花的冷香与水仙的淡香随风飘散,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仿佛风也成为了香气的载体,从嗅觉角度烘托出两种花卉的清幽特质,营造出朦胧雅致的氛围。后两句“霓裳承舞处,长在月明中”展开想象:将梅花与水仙的花枝比作轻盈的“霓裳”,仿佛它们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而这优美的场景永远定格在皎洁的月色中。“月明”既点出环境的明净,也暗喻花品的高洁,诗人借对花影、花香、花姿的描写,寄寓了对纯净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全诗语言简洁,却在虚实结合中尽显梅花与水仙的灵动感与超凡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程嘉燧《客愁》

下一篇:明·汤显祖《偶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