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

朝代:明作者:唐寅浏览量:3
shàng
xiān
shān
miǎo
máng
shì
chén
shàng
tóu
háng
bái
pín
kāi
chù
cáng
shì
hóng
zhōng
jiān
fàng
鹿
chǎng
luò
chén
shā
zēng
yǒu
yǐng
xīn
shuāng
zhuó
shù
shēng
xiāng
yáo
wén
lǎo
jīng
xíng
chù
zhī
cǎo
wēi
ruí
mǎn
bàng

译文

湖面上的仙山被朦胧的水汽隔开,显得悠远迷蒙,世俗的尘埃,不会沾染到渡口的航船。白色的蘋草盛开的地方,藏着渔民聚集的集市,红色的树叶丛中,开辟出饲养鹿的场地。夕阳沉落在沙滩上,渔网在沙地上投下影子,初降的寒霜落在橘树上,橘子散发着清香。远远听说那是林逋先生曾经走过的地方,路边长满了茂盛的灵芝草。

逐句剖析

"湖上仙山隔渺茫":湖面上的仙山被朦胧的水汽隔开,显得悠远迷蒙,

"世尘不上渡头航":世俗的尘埃,不会沾染到渡口的航船。

"白蘋开处藏渔市":白色的蘋草盛开的地方,藏着渔民聚集的集市,

"红叶中间放鹿场":红色的树叶丛中,开辟出饲养鹿的场地。

"落日沉沙罾有影":夕阳沉落在沙滩上,渔网在沙地上投下影子,

"新霜着树橘生香":初降的寒霜落在橘树上,橘子散发着清香。

"遥闻逋老经行处":远远听说那是林逋先生曾经走过的地方,

"芝草葳蕤满路傍":路边长满了茂盛的灵芝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画》是明代唐寅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紧扣“题画”主题,描绘了画中湖上仙山、渔市、鹿场等景致,融入落日、新霜等秋景,最后提及隐士林逋的行迹。诗中运用多个意象铺陈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全诗展现了画作中宁静清幽的意境,表达了对这种隐逸之景的喜爱,富有画面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湖上仙山隔渺茫,世尘不上渡头航”,以“湖上仙山”勾勒出画面远景,“隔渺茫”写出山在湖中、若隐若现的朦胧感,营造出超脱尘世的意境;“世尘不上渡头航”则通过“渡头航”这一意象,暗示此地隔绝世俗,为全诗奠定清幽的基调。颔联“白蘋开处藏渔市,红叶中间放鹿场”,聚焦近景中的具体景物。“白蘋”与“红叶”色彩鲜明,一绿一红相映成趣;“藏渔市”“放鹿场”则在自然景物中融入生活气息,既有渔市的烟火气,又有鹿场的野趣,画面生动而宁静。颈联“落日沈沙罾有影,新霜着树橘生香”,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写景。“落日沈沙”描绘夕阳沉落沙滩的光影,“罾有影”以渔网的影子增添画面细节;“新霜着树”点出秋意,“橘生香”则通过嗅觉写出橘树经霜后的清香,让画面有了层次感。尾联“遥闻逋老经行处,芝草葳蕤满路傍”,由景及人,“逋老”(林逋)是隐士的象征,提及他的“经行处”,赋予画面隐逸的文化内涵;“芝草葳蕤”以茂盛的仙草收尾,既呼应前文的清幽,又暗含对隐士风骨的赞美,让画中景与心中情自然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陈蒙《游虞山》

下一篇:明·王怿《江南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