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ēi
háng
chéng

朝代:明作者:刘基浏览量:3
guān
yīn
tóu
tiān
gǒu
luò
běi
guān
mén
wài
chén
shā
è
jiàn
ér
zǒu
fēng
nán
hàn
chéng
guō
jiāng
nán
shí
zhōu
qián
táng
shù
chēng
gāo
mén
huà
yōng
xióng
fān
yàn
qīng
zhōng
shān
jìn
jiǔ
jiē
jùn
láng
chì
xián
rén
jiāo
zhāo
bēn
bèng
西
dōng
jiǎ
jīn
bēi
sàn
péng
qīng
tài
wēi
tiān
tīng
gāo
lüè
lóng
tāo
jiān
shí
shì
cháng
fēng
chuī
xuè
xīng
shān
zhè
cǎn
xiāo
chéng
shàng
zhèn
yún
níng
fēi
shēng
lèi
jiāo

译文

观音渡头,天狗星坠落,北关门外尘土飞扬天地昏沉。健壮的兵卒披散着头发狂奔如风,妇孺啼哭震得城墙都在颤动。回想往昔,江南十五州之地,钱塘(杭州)的富庶号称天下第一。高门显贵执戟守卫藩镇,终日里艳舞不断、清歌悠扬,一派奢靡享乐。俊仆割肉斟酒侍奉权贵,呵斥起寻常百姓,气焰何等骄横狂傲。可一旦战乱奔逃,众人便各奔西东,玉杯金杯散落于蓬草陋室之间。朝廷(清都太微)高居却闭目塞听,绝世兵略(虎略龙韬)锁入石室蒙尘。漫长的黑夜里,风裹挟着血腥气灌入城中,吴山与浙水,都笼罩在惨淡萧瑟之中。城头上的战云凝滞不动,我这孤独的过客默默无言,泪水交织横流。

逐句剖析

"观音渡头天狗落":观音渡头,天狗星坠落,

"北关门外尘沙恶":北关门外尘土飞扬天地昏沉。

"健儿披发走如风":健壮的兵卒披散着头发狂奔如风,

"女哭男啼撼城郭":妇孺啼哭震得城墙都在颤动。

"忆昔江南十五州":回想往昔,江南十五州之地,

"钱塘富庶称第一":钱塘(杭州)的富庶号称天下第一。

"高门画戟拥雄藩":高门显贵执戟守卫藩镇,

"艳舞清歌乐终日":终日里艳舞不断、清歌悠扬,一派奢靡享乐。

"割膻进酒皆俊郎":俊仆割肉斟酒侍奉权贵,

"呵叱闲人气骄逸":呵斥起寻常百姓,气焰何等骄横狂傲。

"一朝奔迸各西东":可一旦战乱奔逃,众人便各奔西东,

"玉斝金杯散蓬荜":玉杯金杯散落于蓬草陋室之间。

"清都太微天听高":朝廷(清都太微)高居却闭目塞听,

"虎略龙韬缄石室":绝世兵略(虎略龙韬)锁入石室蒙尘。

"长夜风吹血腥入":漫长的黑夜里,风裹挟着血腥气灌入城中,

"吴山浙河惨萧瑟":吴山与浙水,都笼罩在惨淡萧瑟之中。

"城上阵云凝不飞":城头上的战云凝滞不动,

"独客无声泪交溢":我这孤独的过客默默无言,泪水交织横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悲杭城》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七言古诗,写于1353年诗人遭元廷羁管之时。全诗以“观音渡头天狗落,北关门外尘沙恶”等十六组意象为脉络,真切记录了元末农民战争对杭州城的毁灭性摧残。作品以“忆昔江南十五州”的昔日盛景,与“吴山浙河惨萧瑟”的如今惨状形成鲜明的今昔对照,又借“健儿披发走如风”的战乱实景,与“玉斝金杯散蓬荜”的破败细节相互映衬,深刻展现了战争对社会秩序的颠覆性破坏。此诗采用平水韵四质部入声韵,“气骄逸”“惨萧瑟”等韵脚经精心锤炼,于顿挫的声律中营造出沉郁悲怆的格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1353年,刘基因力主剿灭方国珍反元势力,遭元廷羁管。赴杭州途中,他亲眼目睹了张士诚部攻陷城池后的惨烈景象。彼时的杭州,虽素有“东南第一州”之誉,却在至正十二年(1352年)徐寿辉红巾军攻城与元军反攻的轮番摧残下,沦为城墙残破、街市萧条的颓败之地。其诗作《悲杭城》中“市人半荷戈”一句,正是对这一时期军民混杂、秩序崩坏的真实描摹。诗人以“城上阵云凝不飞”的沉郁意象,既笔锋直指统治集团耽于奢靡、贻误国事的祸端,又将对百姓“女哭男啼撼城郭”的深切悲悯寄寓其间,字里行间满是乱世的苍凉与对民生的忧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纪实性的七言古诗。通过描绘杭州在战乱中从昔日“钱塘富庶称第一”的繁华盛景,沦为“城上阵云凝不飞”“长夜风吹血腥入”的残破惨状,展现了战乱对民生的摧残,批判了昔日权贵的奢靡误国,寄寓了诗人作为“独客”目睹乱世的悲怆与对百姓的深切悲悯。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观音渡头天狗落,北关门外尘沙恶”“健儿披发走如风,女哭男啼撼城郭”等句,通过“天狗”“尘沙”“健儿披发”“女哭男啼”等十六组意象,组合成战乱中城池被毁的混乱画面,“天狗落”喻示灾变降临,“尘沙恶”渲染环境险恶,“走如风”“撼城郭”则强化了战乱的冲击力,真实再现元末农民战争对杭州的摧毁过程。对比:以“忆昔江南十五州,钱塘富庶称第一”“艳舞清歌乐终日”的昔日繁华,与“吴山浙河惨萧瑟”“玉斝金杯散蓬荜”的今日破败对照,凸显战争对社会的颠覆性破坏;“清都太微天听高”的虚写天庭不闻人间苦难,与“长夜风吹血腥入”的实写战乱惨状对比,强化了现实的悲怆。细节描写:“割膻进酒皆俊郎,呵叱闲人气骄逸”通过“割膻”“进酒”的宴饮场景,及对闲人“呵叱”的粗暴态度,以具体动作细节刻画昔日权贵的蛮横骄纵,其盛气凌人的姿态跃然纸上;“玉斝金杯散蓬荜”集中描写“玉斝金杯”这类曾象征奢华的器物,如今却散落于“蓬荜”(简陋荒野)的细节,展现了昔日繁华的崩塌;“城上阵云凝不飞,独客无声泪交溢”则以“阵云凝驻”的背景,烘托“独客”默默垂泪、泪水交涌的画面,将战乱中个体的无声悲戚化为可感的细节,从一个人的泪水中折射出战乱下社会秩序的全面崩坏。

3. 分段赏析

“观音渡头天狗落,北关门外尘沙恶”:以“天狗落”象征战争爆发,“尘沙恶”从视觉角度描绘战场尘土飞扬、气氛恶劣的景象。“健儿披发走如风,女哭男啼撼城郭”:则刻画了战士们披头散发逃窜,百姓们痛哭流涕,哭声震动城郭的悲惨场景,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混乱,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忆昔江南十五州,钱塘富庶称第一”:直接点明过去江南地区的繁荣,钱塘(杭州)更是富庶之首。“高门画戟拥雄藩,艳舞清歌乐终日”:描绘了高门大户前画戟林立,藩王贵族们整日欣赏艳舞清歌,享受奢华生活的场景。“割膻进酒皆俊郎,呵叱闲人气骄逸”:进一步展现了当时俊朗之士割肉进酒,对普通人颐指气使、骄横放纵的状态,尽显杭州昔日的繁华与奢靡。“一朝奔迸各西东,玉斝金杯散蓬荜”:写战争爆发后,一切瞬间崩塌,人们四处逃亡,曾经的玉斝金杯等奢华物品也散落民间。“清都太微天听高,虎略龙韬缄石室”:暗示朝廷高高在上,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战略战术,导致战乱。“长夜风吹血腥入,吴山浙河惨萧瑟”:通过“血腥入”直述战争的惨烈,夜晚的风吹来血腥之气,吴山浙河也显得凄惨萧瑟,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城上阵云凝不飞,独客无声泪交溢”:描绘了城头上战云凝聚,仿佛凝固不动,而诗人作为孤独的过客,默默流泪,抒发了对战争的悲痛和对杭州劫难的哀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杨慎《送余学官归罗江》

下一篇:明·尹嘉宾《江上杂咏三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