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guò
shī
lín

朝代:明作者:姚道衍浏览量:3
kān
táo
chéng
hūn
dào
lín
bàn
shān
yún
è
qìng
shēn
zhú
liú
qín
guān
shuǐ
tōng
chán
wén
xiāng
rǎn
xīn
kòu
mén
jīng
yǒu
xiǎng
wèi
yōu
xún

译文

世间无处可逃避尘俗纷扰,趁着黄昏再次来到这狮子林。半山的云雾阻遏了磬声悠悠,深竹丛中细雨留住了栖息的飞禽。观流水潺潺悟得禅意相通,闻花香袅袅除去染着之心。敲门时惊讶此处竟有访客,想必也是为寻幽探胜而来的同路人。

逐句剖析

"无地堪逃俗":世间无处可逃避尘俗纷扰,

# 逃俗:逃避世俗的扰乱。

"乘昏复到林":趁着黄昏再次来到这狮子林。

"半山云遏磬":半山的云雾阻遏了磬声悠悠,

# 半山云遏磬:是说山腰云绕雾障,好像庙里的磐声遏止了云雾的消散。

"深竹雨留禽":深竹丛中细雨留住了栖息的飞禽。

"观水通禅意":观流水潺潺悟得禅意相通,

# 禅意:即禅境。思虑集中,冥想观悟佛教妙理和志趣,以断除世俗情欲,达到心专一境,静思息虑的精神境界。

"闻香去染心":闻花香袅袅除去染着之心。

# 染心:凡心、世俗之心。

"叩门惊有客":敲门时惊讶此处竟有访客,

"想亦为幽寻":想必也是为寻幽探胜而来的同路人。

# 幽寻:寻找幽深静谧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晚过狮子林》是明代姚广孝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一用他出家后法名,作姚道衍。此诗通过描写狮子林的景色,表达高僧逃俗避凡、寻幽觅静的佛心禅意。内容上,先写无处逃俗而黄昏至林,接着描绘半山云阻磬声、深竹留禽的景色,后写观水闻香悟禅,最后写叩门惊觉有客也是来寻幽。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景衬情,营造出清幽的氛围。此诗语言简洁,意境清幽,生动地展现了狮子林的静谧之美,借景巧妙传达出佛心禅意,在描绘景色与表达情感上相得益彰,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禅境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狮子林寺庙幽深清远的景色。诗中通过“半山云遏磬,深竹雨留禽”等景象的刻画,展现出环境的静谧清幽,表达了高僧逃俗避凡、寻幽觅静的佛心禅意,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禅境的向往与追求。

2. 写作手法

拟人:“半山云遏磬,深竹雨留禽。”此句把白云、禽鸟拟人化,写半山的浮云也为之停滞;萧竦的暮雨留住了归巢的宿鸟。

3. 分段赏析

“无地堪逃俗,乘昏复到林”两句,写出诗人找不到能躲开世俗烦扰的地方,只好趁着黄昏再次来到山林。“堪”是“能够”的意思,“乘昏”点明时间,“复”字强调多次来林。一个“逃”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厌烦,以及渴望在山林中寻得宁静的迫切心情。“半山云遏磬,深竹雨留禽”两句描绘山林中的景色。走到半山腰,云雾好像拦住了寺庙传来的磬声,让声音变得断断续续;茂密的竹林深处,因为下雨,鸟儿都躲在里面不出来。“遏”是“阻止”,“留”是“使……停留”,这两个字用得很巧妙,把云雾、磬声、竹林、鸟儿联系起来,突出山林云雾缭绕、幽静深邃的特点。“观水通禅意,闻香去染心”两句,写诗人在山林中的感悟。看着流动的溪水,仿佛明白了一些高深的禅理;闻到花草的清香,心里被世俗沾染的杂念也都消失了。“通”和“去”两个字,把诗人观赏山水、感受自然与心灵净化的过程清晰展现,说明大自然能让人内心平静,摆脱世俗烦恼。“叩门惊有客,想亦为幽寻”两句,写山林中的意外情景。诗人正沉浸在宁静中,突然听到敲门声,原来是有客人来了。他猜想,这位客人大概也是为了寻找这幽静美好的地方。“惊”字写出诗人的意外,“想”字则是诗人的推测,这两句给安静的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也表明向往山林幽静的不止诗人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金大舆《幽居五首其一》

下一篇:明·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