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àn
chéng
èr
shǒu

朝代:明作者:高启浏览量:3
chái
mén
yào
xiǎo
jiāng
biān
zǎo
xián
shì
ǒu
rán
liǎng
àn
wǎn
fēng
huáng
niǎo
shù
bēi
chūn
shuǐ
bái
ōu
tiān
yōu
yōu
wǎng
shì
kōng
shū
juàn
shēng
zhǐ
diào
chuán
yóu
jīng
huá
wéi
huí
tīng
guī
tián

译文

我栖居于小江边的柴门屋舍,旁边是药浦,能早早过上这闲适的生活,实属偶然。傍晚,微风轻拂两岸,黄鸟在枝头栖息,池塘里春水盈盈,白鸥在天空自在翱翔。往昔悠悠岁月里发生的事,都白白地记在书卷之中,我这一生庸庸碌碌,如今只剩下钓船与我相伴。我还记得在京城漂泊作客的日子,曾有好几次在雨声中,满心向往着归乡过田居生活。

逐句剖析

"柴门药浦小江边":我栖居于小江边的柴门屋舍,旁边是药浦,

"早得闲居是偶然":能早早过上这闲适的生活,实属偶然。

"两岸晚风黄鸟树":傍晚,微风轻拂两岸,黄鸟在枝头栖息,

"一陂春水白鸥天":池塘里春水盈盈,白鸥在天空自在翱翔。

"悠悠往事空书卷":往昔悠悠岁月里发生的事,都白白地记在书卷之中,

"碌碌浮生只钓船":我这一生庸庸碌碌,如今只剩下钓船与我相伴。

"犹记京华为客日":我还记得在京城漂泊作客的日子,

"几回听雨忆归田":曾有好几次在雨声中,满心向往着归乡过田居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漫成二首(其一)》是明代高启创作的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饱含归隐情思的闲适题材诗。开篇,诗人运用直白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交代自己居住在小江边的柴门内,旁边有药浦相伴,能早早过上闲居生活实属意外。随后,诗人巧用白描手法,将晚风、黄鸟、树木、春水、白鸥等意象有机组合,描绘出一幅宁静且生机盎然的春日江边图景,不仅点明了闲居的环境,也烘托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后四句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将“悠悠往事”与“碌碌浮生”相对,感慨往昔的经历不过徒留在书卷之中,如今只剩下钓船陪伴自己,尽显岁月流逝、人生变迁的无奈。尾联借助回忆,回溯在京城漂泊的日子,讲述多次在雨声中就已萌生出归田的念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归田生活的向往,以及如今得偿所愿的满足。​整首诗通过白描、对比、回忆等写作手法,由景及情、层层深入,将江边闲居场景与京城往昔经历相结合,抒发了诗人远离尘世纷扰的闲适心境,以及对归田生活的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后擢户部右侍郎,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他因作《上梁文》受牵连,被腰斩于市。高启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早年他与王行、徐贲、宋克等人比邻,常以诗酒唱和,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高启的诗歌题材丰富,主要分为社会动乱诗、咏史怀古诗、纪游酬赠诗、感怀诗四类。其诗风格自然浑成、清新古朴、沉雄伉健。诗文集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后人汇辑其作品为《高太史大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开篇点题,诗人以质朴无华的语言,直截了当地交代自己的居住环境。“早得闲居是偶然”一句中“偶然”二字看似随意,却饱含复杂的情感。高启一生历经波折,能早早过上闲居生活,并非顺遂使然,这背后既有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也有对当下生活的庆幸,为全诗定下了闲适又夹杂感慨的基调。​颔联:运用白描手法,摄取晚风中的江边景物。“两岸”点明空间范围,“晚风”营造出舒缓的氛围,“黄鸟树”“白鸥天”动静结合,黄鸟栖息于枝头,是静态画面;白鸥翱翔于天际,为动态之景。一陂春水波光粼粼,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灵动与生机。这两句不仅勾勒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春日江边图,也侧面烘托出诗人闲居时悠然自得的心境。​颈联: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悠悠往事”代表过去的经历,“空书卷”说明那些过往只能在书卷中找寻,充满了无奈与失落。“碌碌浮生”描述当下平凡的生活,“只钓船”表明如今陪伴自己的只有钓船。今昔对比,强烈地凸显出岁月的变迁和诗人对过往的感慨,流露出人生的无常和对往昔徒劳的喟叹。​尾联:通过回忆的方式展开。诗人回想起在京城漂泊作客的日子,“几回听雨忆归田”,多次在雨声中就萌生出归田的念头。“听雨”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略带愁绪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归田的念头愈发强烈。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归田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出如今得偿所愿的满足感,与前文的感慨相互呼应,使诗歌情感更为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沈明臣《过昆山》

下一篇:明·孙一元《晚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