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朝代:明作者:何景明浏览量:3
yuè
shí
zhì
yàn
zhī
wèi
yīng
xiān
xiān
biàn
zhōng
dāng
jiàn
shú
shuí
kāi
qǐn
miào
yán
bái
fēng
chén
chí
驿
yán
tiān
bīng
xuě
jiāng
chuán
yín
lín
kān
lián
jīn
jīn
pán
gǎn
wàng
chuán

译文

五月的鲥鱼已从江南运到北京,荔枝和卢桔也未能抢先。皇帝赏赐的时鲜食品遍及到宦官宅第,时鲜祭品已熟有谁来主持宗庙的筵席。送鲥鱼的驿骑奔驰在路上,扬起阵阵尘土,遇上炎热的天气就在江上送鱼船里用冰雪护着鲥鱼。白色的鱼鳞细嫩的鱼刺实在令人喜爱,又岂敢盼望皇帝赏赐那玉箸金盘。

逐句剖析

"五月鲥鱼已至燕":五月的鲥鱼已从江南运到北京,

# 燕:指北京,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自南京迁都于此。,鲥鱼:产海洋中,春夏之交为产卵期,方溯河而上,南方江河中多有之,以江苏镇江市之金山、浙江之桐庐县等处所产为最有名。

"荔枝卢橘未应先":荔枝和卢桔也未能抢先。

# 先:抢先。,卢橘:《文选》注为枇杷。《本草纲目》李时珍注为金橘。此应指枇杷。

"赐鲜遍及中珰第":皇帝赏赐的时鲜食品遍及到宦官宅第,

# 第:宅第,府第。,中珰:宦官。珰,冠饰。,及:到。,鲜:时鲜食品。

"荐熟谁开寝庙筵":时鲜祭品已熟有谁来主持宗庙的筵席。

# 筵:筵席。,寝庙:即宗庙,前为庙,后为寝。,开:设,此指主持。,荐:无牲而祭曰荐,指时鲜祭品。

"白日风尘驰驿骑":送鲥鱼的驿骑奔驰在路上,扬起阵阵尘土,

# 驰:奔驰。,风尘:风沙。

"炎天冰雪护江船":遇上炎热的天气就在江上送鱼船里用冰雪护着鲥鱼。

# 江船:江中之船,此指送鱼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白色的鱼鳞细嫩的鱼刺实在令人喜爱,

"玉筋金盘敢望传":又岂敢盼望皇帝赏赐那玉箸金盘。

# 传:颁赐,赏赐。,望:盼望。,敢:岂敢。,玉筋金盘:皇帝赐臣下食物所用器物。筯,同“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鲥鱼》是明代何景明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借咏鲥鱼之事,暗讽朝廷重口腹之欲而轻礼制的现象。诗中描写五月鲥鱼运抵京城,却先赐宦官而不祭祖庙,通过“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等句,揭示了宦官专权、朝政混乱的现状。全诗借永物之名,行讽喻之实,以鲥鱼这一寻常物事,折射出明代中叶宦官当道、朝政混乱的社会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前七子”代表人物

何景明(1483~1521),明代文学家。字仲默,号白坡、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弘治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受太监刘瑾排挤罢官,后由李东阳荐复官。李梦阳下狱,众莫敢为直,独上书救之。历任吏部员外郎、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为人志操耿介,鄙视荣利,为明代文学流派“前七子”之一。他与李梦阳并称“何李”,又与李梦阳、徐祯卿、边贡并称“四杰”。其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文章以适用为主,诗歌以反映现实、有韵味为好。著有《大复集》《雍大记》《大复论》《四箴杂言》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鲥鱼》一诗创作于明代正德年间宦官专权时期。作者何景明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十九岁时考中进士,初授中书舍人,但因刚正不阿,屡次得罪权阉,导致九年未能升迁。正德年间刘瑾专权时,他因上书劝谏吏部尚书秉政持正未果,愤而辞官归乡。刘瑾倒台后,经李东阳举荐复职,旋即上呈《应诏陈言治安疏》,直言进谏武宗"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任"等弊政。此诗正是诗人在目睹宦官横行朝野的黑暗政治下,借咏鲥鱼以讽时事的愤世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讽刺诗。通过描写五月鲥鱼进贡入宫后,被赏赐给宦官而非用于祭祀祖庙的现象,揭示了当时宦官专权、君王昏聩的朝政弊端。诗中既展现了驿马疾驰运送鲥鱼的劳民之举,又暗含对君王重口腹之欲而轻礼制的讽刺。

2. 写作手法

对比:“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桔未应先”通过鲥鱼与荔枝、卢橘的运输速度对比,揭露封建帝王穷奢极欲的生活,以贡品运输的先后次序凸显统治者的奢靡无度。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颔联“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通过帝王将鲥鱼遍赐宦官却冷落宗庙祭祀的强烈反差,表面写“皇恩浩荡”的盛况,实则反衬出封建统治者标榜孝道的虚伪本质,深刻揭露了宦官专权、朝纲败坏的黑暗现实。

3. 分段赏析

首联写道:“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这两句描绘了时令鲜味的运送情形。五月的鲥鱼从江南水乡千里迢迢运抵京城,舟车劳顿,辗转多时。此时的鲥鱼最为肥美可口,而南方的荔枝、卢橘等时令鲜果却尚未运抵。诗人通过这两种时鲜的对比,展现出鲥鱼的珍贵难得,同时也暗示了宫廷追求口腹之欲的奢靡之风。这种对时令食材的刻意追求,反映了当时上层生活的铺张浪费。颔联写道:“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这两句描写了鲥鱼的分配去向。诗中用“中珰”这一称谓指代宦官群体,既符合诗歌的用词规范,又暗含深意。皇帝将新到的鲥鱼赏赐给所有宦官宅邸,表面看来是皇恩浩荡的体现,实则反映出宦官在宫廷中的特殊地位。从这种赏赐的普遍性,既可见鲥鱼的珍贵程度,更折射出宦官势力的膨胀。各地进贡的时令珍品,本该先用于宗庙祭祀,如今却优先赏赐给宦官,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让统治者平日标榜的孝道显得尤为虚伪。诗人通过上下句的鲜明对照,使讽刺之意跃然纸上。颈联写道:“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舡。”这两句生动展现了运送鲥鱼的艰辛过程。陆路上,驿站的快马顶着漫天风沙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奔驰;水路上,运送的船只即便在酷暑时节,也要用冰雪保鲜,确保鲥鱼的新鲜。从江南到京城,这一路跋山涉水,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诗中“驰”字写出了驿骑飞奔的急切,“护”字道出了保鲜的精心。这两个字眼看似平常,却透露出为满足帝王口腹之欲,官府不惜动用大量资源,劳民伤财的真实状况。运送途中,多少健壮的驿马因长途奔波而倒下,多少民夫为此付出辛劳,都在字里行间隐约可见。尾联写道:“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箸金盘敢望传。”这两句道出了诗人的复杂心绪。鲥鱼银光闪闪的鳞片和细嫩的骨刺确实惹人怜爱,但能够享用这等美味的,只有那些使用“玉箸金盘”的权贵。诗人由鲥鱼的赏赐联想到朝政现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当时宦官专权局面的强烈不满。一个“敢”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权贵奢靡生活的讽刺,也暗含着自己无缘受赐的无奈。这样的结尾,既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又强化了全诗对时政的批判意味,使整首诗的讽刺效果更加完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对比映衬之法,通过多重对照展现主题。诗人以鲥鱼之鲜美对照宦官之显贵,以不祭宗庙却先赏宦官对照君臣关系,又以运送艰辛对照权贵享用时的奢靡。这些相互呼应的对比,既暗含讥讽,又在讥讽中强化对比,使讽刺之意层层递进,最终形成强烈的批判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中含讽谕,不同寻常赋物……乃“少陵西蜀樱桃’一种作法。

清文学家沈德潜《明诗别裁》卷五

# 何景明正是就此事(武宗时宦官擅权)起兴,暗暗讥刺皇帝的宠任奸,且有逾礼制,但他从侧面着笔,就日常生活的奢侈来体现,构思巧妙含蓄。沈氏又云"此篇与少陵'西蜀樱桃’一种作法”,其实,它和韩翃“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的取旨立意更近似。

现代原语言文学所研究员、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乔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诗歌卷(五)——辽、金、元、明》

# 杜甫的“金盘玉筋无消息”(《野人送朱樱》),杂着此生对难以驾驭的命运一种绝望的企盼,而何景明主要表现的虽不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慨,却也流露出对具体政治环境的失望情绪与优患意识。

不详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陈广宏《元明清诗鉴赏》

# 这是一首咏物讽世的七言律诗,与杜牧名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异曲同工……诗中触及的本是最敏感最重大的时弊,却从看似细微、看似寻常的事物着墨,用笔率真泼辣,寓意确定而深邃。“开手击此动彼,入后一气直下”,时鲜的名贵,运护的艰辛,中珰的偏享,宗庙的冷落,静思者的苦闷,被层层托出。虽是铺排直陈,但感情强烈,蕴藉甚深,获得了历史的浑厚性。

不详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刘敬圻《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鉴赏辞典·明清文学卷》

# 由物及人、即物达情是咏物诗的通例,但一般咏物诗总是以物为重点,从形象、内涵等方面反复描写,最终才写出物外之意,倾注主观意识。这首诗打破传统咏物惯例,咏鲥鱼而不在鱼的肥嫩上用重笔,以颔联讽刺皇帝赐宦官不荐寝官为重点,前后铺叙议论,表达自己的怨恨,尖新深刻。鲥鱼,背部苍色,腹部银白色,肉极鲜美生活在太平洋,五六月到我国南方河流中产卵。这首诗是写鲥鱼吗?显然不是这首诗借鲥鱼揭露明王朝宦官擅权,奢侈享乐,将人民比做鱼肉吞食。

不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李梦生《元明诗一百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杨基《无题和唐李义山商隐(五首选一)》

下一篇:明·廖孔说《赠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