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gāo
qiū
ér
wàng
yuǎn
hǎi

朝代:明作者:顾璘浏览量:3
dēng
gāo
ér
wàng
yuǎn
jiàn
tiān
duān
yuè
shàng
xià
dōng
西
tiào
wán
cháng
fēng
yíng
hǎi
fān
lán
liù
áo
zhèng
biàn
yuè
shí
ān
huǎng
qīng
tiān
zhōng
xiān
rén
kuà
fēi
luán
yāo
shì
jīn
mén
pán
huán
qīng
lóng
duì
rén
qīng
xiào
huān
páng
huáng
fǎn
běi
dǒu
fāng
lán
gān
zuò
yǎng
tiān
tàn
sān
néng
cān

译文

我登上高丘远眺大海,却望不到天地的尽头。太阳和月亮交替沉浮,像弹珠般在东西方跳动。不知何处刮起的长风,掀起瀛海的滔天巨浪。传说中驮地的六只巨龟正在狂舞,五岳山峦也时刻不得安宁。恍惚间仿佛置身青天,遇见仙人骑着飞鸾。仙人邀我去拜见天帝,金碧辉煌的宫门却曲折难入。青龙怒视人间,玉女却笑靥如花。徘徊许久返回旧路,抬头只见北斗星已横斜天际。我坐在地上仰天长叹,三日茶饭不思。

逐句剖析

"登高而望远":我登上高丘远眺大海,

"不见天地端":却望不到天地的尽头。

"日月互上下":太阳和月亮交替沉浮,

"东西如跳丸":像弹珠般在东西方跳动。

"长风自何起":不知何处刮起的长风,

"瀛海翻波澜":掀起瀛海的滔天巨浪。

"六鳌正抃舞":传说中驮地的六只巨龟正在狂舞,

"五岳无时安":五岳山峦也时刻不得安宁。

"恍惚青天中":恍惚间仿佛置身青天,

"仙人跨飞鸾":遇见仙人骑着飞鸾。

"邀我谒帝室":仙人邀我去拜见天帝,

"金门郁盘桓":金碧辉煌的宫门却曲折难入。

"青龙对人怒":青龙怒视人间,

"玉女倾笑欢":玉女却笑靥如花。

"彷徨返路故":徘徊许久返回旧路,

"北斗方阑干":抬头只见北斗星已横斜天际。

"坐地仰天叹":我坐在地上仰天长叹,

"三日不能餐":三日茶饭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顾璘的《登高丘而望远海》是明代一首五言古诗。诗人从"登高望远"的视角出发,先细致描绘了日月交替、沧海翻涌、五岳动摇的壮阔自然景象;又将仙人跨鸾、青龙怒目、玉女欢笑等神话意象融入其中,把现实之景与神话想象交织在一起。诗的结尾从奇幻意境回到现实,用"坐地仰天叹,三日不能餐"这般浓烈的感慨收束——既传递出对宇宙浩瀚、天地运行的震撼,也暗含着对生命渺小与自然永恒的思考。这种将意象与深刻思考相融合的手法,正是明代古诗在自然咏怀题材中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登高而望远,不见天地端。​​”诗人登临高丘极目远眺,视野开阔却难觅天地尽头,通过“不见”强化了空间的无垠感。此句以简练笔法勾勒出登高望远的物理动作,同时暗含对宇宙浩瀚的敬畏。​​“日月互上下,东西如跳丸。​​”日月交替运行,东西方位如弹丸跳动般快速更迭。以“跳丸”比喻天体运动的迅捷,既具动态画面感,又暗含时间流逝的哲思,凸显自然规律的不可捉摸。​​“长风自何起,瀛海翻波澜。”​​长风骤起,东海掀起滔天巨浪。此句由视觉转向听觉与触觉,通过“自何起”的疑问引发联想,赋予自然现象以神秘色彩,为后文神话意象铺垫。​​“六鳌正抃舞,五岳无时安。​​”传说中支撑仙山的六鳌翻滚起舞,五岳山岳亦不得安宁。化用《列子》典故(六鳌负山),以神话意象暗喻自然力量的动荡,既呼应前文风浪,又暗示世事无常。​​“恍惚青天中,仙人跨飞鸾。”​​恍惚间见仙人骑鸾翱翔天际。“恍惚”一词模糊虚实界限,将现实景象与幻觉交织,仙人形象的突兀出现强化了超现实氛围。​​“邀我谒帝室,金门郁盘桓。​​”仙人邀诗人朝见天帝,金门(宫门)巍峨却徘徊不前。此句延续神话叙事,“郁盘桓”既写宫门肃穆,亦暗含诗人对仙境既向往又迟疑的矛盾心理。​​“青龙对人怒,玉女倾笑欢。”​​青龙怒视人间,玉女却含笑欢愉。青龙与玉女的对比形成强烈反差:青龙象征威严天威,玉女代表仙界柔美,二者共存于同一画面,暗示天道与人事的复杂关系。​​“彷徨返路故,北斗方阑干”诗人徘徊归途,北斗星已横斜天际。北斗阑干暗示夜深,与开篇“登高”呼应,时间流逝中凸显诗人从震撼到沉思的心理转变。“​​坐地仰天叹,三日不能餐”​​结尾以强烈情感收束:诗人跌坐地面仰天长叹,三日不食。夸张手法强化了自然伟力与神话体验对心灵的冲击,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沈明臣《野泊》

下一篇:明·金銮《采菱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