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歌灭烛暗逢迎":兰舟歌罢,烛火熄灭,暗里彼此相逢迎接,
"槛倚红梅发艳轻":倚着栏杆,红梅初放,娇艳的花枝轻轻摇曳。
"半醉卷帘春雪里":半醉之中卷起帘幕,看春夜白雪纷飞,
"竹厨濩火夜分情":竹制的厨舍里燃起炉火,夜深时分更见情致。
明代戏曲作家、诗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诗人。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曾拒绝首辅张居正延揽,万历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后因弹劾申时行、不附权贵而被议免官,未再出仕。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曾跟从罗汝芳读书,受李贽思想影响,并和僧人达观相友善。在思想上,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在戏曲创作上,他主张“言情”,反对拘泥于格律。其作品颂扬人性真情,对封建礼教和当时黑暗政治有所暴露和抨击。明清两代有些戏曲作家模拟其文辞风格,被称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有传奇作品《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种,诗文作品《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等,今人辑有《汤显祖全集》。
1. 分段赏析
“兰歌灭烛暗逢迎,槛倚红梅发艳轻”两句描绘隐秘而雅致的场景。“兰歌灭烛”以“兰歌”点明优雅的歌声,“灭烛”营造出朦胧暧昧的氛围,“暗逢迎”暗示人物间的隐秘相会;“槛倚红梅”写栏杆旁红梅绽放,“发艳轻”用“轻”字细腻展现梅花柔美艳丽之态,为幽会场景增添浪漫色彩。“半醉卷帘春雪里,竹厨濩火夜分情”两句刻画醉后情境。“半醉卷帘”描绘人物带着醉意卷起帘子,“春雪里”点明时节与环境,春雪纷飞为画面增添清冷意境;“竹厨濩火”写在竹制厨具边烧火取暖,“夜分情”则在这深夜围火的场景中,含蓄传达出人物之间深厚的情谊与温暖的情感交流。
上一篇:明·梅生《寄外》
下一篇:明·唐寅《宫妃夜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