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花快如剪":春风吹开花朵,快得像剪刀裁剪一样,
"柳条婆娑颜色浅":柳枝轻轻摇摆,颜色是淡淡的嫩绿。
"四更急雨作轻寒":四更天突然下雨,带来了轻微的寒意,
"零落余香上苔藓":零落的花瓣残留的香气沾在了苔藓上。
"街泥污人不出户":街上的泥泞弄脏人,人们不出家门,
"强以一樽聊自遣":勉强用一杯酒姑且排遣愁绪。
"西家酒熟复苦贵":西边人家的酒酿好了,却又苦于价格昂贵,
"收拾春衣倩人典":整理好春天的衣服,请人去典当。
"斋厨久断鱼肉腥":厨房很久没有鱼肉的腥味了,
"细嚼芹菹胜禁脔":细细咀嚼芹菜咸菜,觉得比珍贵的肉还美味。
"时平戚戚恐寒饥":太平年代尚且忧虑寒冷饥饿,
"况乃厄运愁不免":何况是厄运时期,忧愁难以避免。
"丑妻念我忧无薪":相貌普通的妻子惦记我担心没有柴火,
"私爨破箦炊户楗":私下里用破竹席烧门闩做饭。
"客来嗟吁但枯坐":客人来访,只能叹息着干坐着,
"惭愧不得具茶荈":惭愧不能准备好茶。
"今朝棠梨开一花":今天棠梨花开了一朵,
"天气自佳日色篽":天气自然很好,阳光明亮。
"西南诸峰宛在望":西南方的各个山峰仿佛在眼前,
"暖霭晴烟张翠筜":温暖的云气和晴朗的烟雾像展开的绿竹。
"去年骢马虎丘前":去年在虎丘前骑着青白色的马,
"醉折樱桃随步辇":醉中折下樱桃,跟随在帝王的车驾后。
"只今咫尺烽火隔":如今近在咫尺却被战火隔开,
"高栅长营依堑转":高大的栅栏、长长的军营靠着壕沟曲折分布。
"极目郊原草树空":放眼望去,郊外原野上草木荒芜,
"那得锄犁到沟畎":哪里能有锄头犁耙用到田间水沟。
"东吴自经五世乱":东吴地区自从经历了五代的战乱,
"四百余年绝兵燹":四百多年来都没遭遇过这样的战火。
"物盛还衰满则亏":事物兴盛后会衰败,满了就会亏损,
"此理甚明知者鲜":这个道理很明白,但知道的人很少。
"嗟予亲老诸弟隔":感叹我父母年老,众弟弟分离,
"昼夜蹙额眉不展":日夜皱着眉头,舒展不开。
"巷哭邻呼不敢闻":街巷里的哭声、邻居的呼喊不敢听,
"何暇谆谆问牛喘":哪有空闲恳切地关心牛喘气的小事。
"楼前旌旗芳草阔":楼前旗帜飘扬,芳草长得茂密宽广,
"紫燕未归帘半卷":紫燕还没回来,帘子卷到一半。
"呼儿插花向晴昊":叫儿子把花插向晴朗的天空,
"手把短须吟更拈":手捻着短胡须,一边吟诵一边思索。
"准拟青鞋到处游":打算穿着青布鞋到处游玩,
"绕堤蒲柳春泥软":绕着堤岸的蒲柳,春天的泥土松软。
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吴中四杰”之一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字孟载,号眉庵,祖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元末曾为张士诚记室,不久辞去。明初,任河南荥阳令,官至山西按察副使,后被谗夺职,服劳役于京,卒于工所。杨基是杨维桢的弟子,当时称二人为“老杨”“少杨”。其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并称“吴中四杰”,亦称“明初四杰”,共创北郭诗社。他以诗著称,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其长于诗律,写景新巧,抒情细腻,辞藻秾丽,色彩明爽,诗风轻柔,韵致浓郁。其词也有相似的风格,颇有香奁体风致,但能做到香而不软,丽而不艳。代表作品有《初春》《雪中柳》《清平乐·江宁春馆写怀》《蝶恋花·春闺怨》等。著有《眉庵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歌借春风吹花、棠梨绽放的春日景象,以及烽火连天、田园荒芜的战乱场景,既描绘了乱世中生存的困顿与亲人离散的愁绪,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慨叹与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起兴:这首诗以“春风吹花快如剪”起兴,开篇先写春风催花的春日景象,自然引出下文“柳条婆娑颜色浅”“零落余香上苔藓”等内容,用眼前常见的春景触发思绪,为后文描写战乱中的困顿生活做铺垫,让诗意过渡更自然。对偶:颔联“四更急雨作轻寒,十日浓阴满芳甸”是对偶句,“四更”对“十日”,“急雨”对“浓阴”,“作轻寒”对“满芳甸”,句式整齐对称,既让语言有节奏感,又从时间、空间角度全面展现春日凄冷,丰富描写层次。
3. 分段赏析
“春风吹花快如剪,柳条婆娑颜色浅。”此联描绘春日初景,春风吹落花朵快得像剪刀裁剪,柳条轻摇,颜色浅淡。用比喻写出春风的迅疾,柳色的浅淡既显春日柔和,又暗含花易凋零的萧瑟,为全诗奠定春日背景,也埋下一丝愁绪。“四更急雨作轻寒,零落余香上苔藓。”写深夜急雨带来轻寒,凋零的花瓣带着余香落在苔藓上。急雨打破春日宁静,寒意与落花余香形成对比,既写自然之景,又隐约透出凄凉,暗示生活的不安与动荡。“街泥污人不出户,强以一樽聊自遣。”街道泥泞使人无法出门,诗人勉强用一杯酒排遣愁绪。“街泥污人”写出环境恶劣,“强以一樽”表现出诗人无奈排遣愁绪的状态,展现战乱中人们被困且内心愁苦的生活。“西家酒熟复苦贵,收拾春衣倩人典。”西边人家酒酿好却价格昂贵,诗人整理春衣请人典当。“苦贵”“典衣”的细节,直接写出生活的窘迫,体现战乱下物资匮乏、百姓生活艰难。“斋厨久断鱼肉腥,细嚼芹菹胜禁脔。”厨房很久没有鱼肉腥味,细细咀嚼芹菜咸菜胜过珍贵肉食。用“久断鱼肉腥”写生活贫困,“胜禁脔”的感受更显无奈,反衬出战乱中能有食物已是不易。“时平戚戚恐寒饥,况乃厄运愁不免。”太平时期尚且担心寒冷饥饿,何况厄运之时忧愁难以避免。通过对比,强调乱世中百姓的愁苦更深重,突出时代动荡对民生的影响。“丑妻念我忧无薪,私爨破箦炊户楗。”妻子惦记着“我”为无柴薪忧愁,私下用破竹席烧门闩做饭。“私爨”“破箦”“户楗”等细节,写出生活的极端困窘,也体现出家人间的相互牵挂。“客来嗟吁但枯坐,惭愧不得具茶荈。”客人来访叹息着只能枯坐,诗人惭愧无法准备好茶。写出主人待客的窘迫,从侧面反映出战乱中人们生活的困窘,连待客的茶都无法备好。“今朝棠梨开一花,天气自佳日色篽。”今天棠梨开出一朵花,天气晴好阳光明亮。在愁苦中出现的春日美景,带来一丝短暂的慰藉,与前文的困顿形成对比,也为下文的回忆铺垫。“西南诸峰宛在望,暖霭晴烟张翠筜。”西南的山峰仿佛就在眼前,温暖云气与晴烟像翠绿竹子般舒展。描绘晴日山水景色,展现春日美好,与后文的战乱景象形成反差,突出今昔变化。“去年骢马虎丘前,醉折樱桃随步辇。”去年在虎丘前骑着青白马,醉中折樱桃跟随车驾。回忆去年的安稳闲适生活,与如今的战乱形成对比,突出战乱带来的巨大变化。“只今咫尺烽火隔,高栅长营依堑转。”如今近在咫尺却被烽火隔开,高大栅栏和军营靠着壕沟转折延伸。写出当下战乱的隔绝与紧张局势,与前文回忆形成强烈对比,凸显战乱的影响。“极目郊原草树空,那得锄犁到沟畎。”放眼郊野草木荒芜,哪里能有锄头犁耙用到田间。描绘战乱导致田园荒芜的景象,写出农业生产的停滞,体现战乱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东吴自经五世乱,四百余年绝兵燹。”东吴地区经历五代战乱,四百多年没有战争祸患。点明战乱的历史背景,说明此次战乱打破了长期的和平,带来了深重灾难。“物盛还衰满则亏,此理甚明知者鲜。”事物兴盛后会衰败,满了就会亏损,这个道理明白但懂得的人少。借议论抒发对世事兴衰的感慨,蕴含着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嗟予亲老诸弟隔,昼夜蹙额眉不展。”感叹“我”父母年老、弟弟们离散,日夜皱着眉头无法舒展。写出诗人自身的家庭困境,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结合,体现战乱带来的骨肉分离之苦。“巷哭邻呼不敢闻,何暇谆谆问牛喘。”街巷哭声、邻居呼喊不敢听,哪里有空闲关心牛喘息。写出战乱中人们的麻木与无奈,连他人的苦难都无暇顾及,凸显社会的悲惨状况。“楼前旌旗芳草阔,紫燕未归帘半卷。”楼前旌旗与芳草广阔,紫燕未归帘子半卷着。描绘楼前景象,旌旗暗示战乱,紫燕未归增添一丝凄凉,营造出萧瑟的氛围。“呼儿插花向晴昊,手把短须吟更拈。”叫儿子向着晴天插花,手捻短须一边吟咏一边拈须。在愁苦中寻找一丝乐趣,体现诗人在困境中的些许释然,也暗含对生活的一丝期盼。“准拟青鞋到处游,绕堤蒲柳春泥软。”打算穿上青布鞋到处游玩,绕着堤岸看蒲柳与柔软春泥。以计划出游的景象作结,在萧瑟中透出对美好春日的向往,余味悠长,暗含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