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当归根":树叶落下应当回归树根,
# 叶落当归根:“叶落”以下二句,诗以兴起,提示全文。意含“道法自然”“反者道之动”(《老子》);“物极则反”(《鹖冠子》)。依此客观自然规律,去追究这战祸发生的根源。
"云沉久必起":云层下沉很久必然会升起。
"黎人多良田":黎民百姓有很多肥沃的田地,
"征敛苦倍蓰":赋税征收却苦于比正常多几倍。
# 征敛苦倍蓰:《孟子·滕文公上》:“或相倍蓰。”横征暴敛一倍至五倍,黎民恨耶!蓰,五倍。
"诛求尽余粒":官吏搜刮索取,使百姓剩下的粮食都没了,
# 诛求尽余粒:“诛求”以下二句,勒索殆尽无存余粒,黎民无以为生,尚且有喂养牲畜小牛和猪。诛求,责求;需索。
"尚豢犊与豕":还要强征牛与猪。
"昨当租吏来":昨天当收租的官吏到来,
"宰割充盘几":宰杀牲畜装满盘子和桌子。
"吏怒反索金":官吏发怒反而索要钱财,
"黎民那有此":黎民百姓哪有这东西。
"泣向逻者借":黎民哭着向巡逻的人借钱,
# 泣向逻者借:“泣向”以下二句,哭不成声的向边远者借贷,并刻箭为据。黎人不识字,刻箭纪事。逻,边缘。
"刻箭以为誓":在箭上刻痕作为发誓的凭证。
"贷一每输百":借一就得偿还一百,
"朘削痛入髓":剥削之痛深入骨髓。
# 朘削痛入髓:被剥削痛入骨髓。朘削,削弱减少;剥削。
"生当剥肌肉":活着就要被剥削得只剩皮包骨,
"死则长已矣":死了就一了百了了。
"薄诉吏转嗔":稍微申诉一下,官吏反而更加生气,
# 薄诉吏转嗔:诉说困苦,吏胥反而发怒。薄,语助词,无意义。嗔,怒。
"锁缚不复视":把黎民锁住捆绑起来,不再理会。
"黎儿愤勇决":黎族青年愤慨勇敢决绝,
"挺身负戈矢":挺身而出,拿起武器。
# 戈矢:古代两种兵器。戈,横刃,长柄,持之可以横击,钓援。矢,箭;或弓箭。
"枪急千人奔":枪声紧急,上千人奋起反抗,
"犯顺非得已":反抗实在是不得已。
"赫赫王章存":威严的王法明明存在,
"令人弃如纸":却让人弃之如废纸。
"朔风戒良节":北风警示着美好的时节,
# 朔风戒良节:北风喻良士节操。显耀声张皇师。朔风,北风。赫赫,显耀盛大貌。
"赫赫张皇师":威风凛凛的官军前来。
"军门号令严":军营中号令森严,
"震肃将天威":整肃军容,彰显天威。
"壮士快鞍马":壮士们以鞍马行动迅速为快意,
"锋镞如星飞":箭头如流星般飞驰。
# 锋镞如星飞:锋镞(锋镞),犹锋镝。借指兵器或战争。《后汉书·西羌传论》:“自脱於锋镞者,百不一二。”
"一举破贼垒":一举攻破黎民的营垒,
"刀斧纷纭挥":刀斧纷纷挥舞。
"剖尸越邱阜":尸体堆积越过山丘,
"踏血腥川坻":血水在河流和水中高地流淌,人们踩踏而过。
"白日暗西岭":白日因血腥而在西岭边显得昏暗,
# 西岭:又名龙栖岭。在崖州城西六十里,高三十丈。上有石柱耸立折为两段。下为龙栖湾,有石状如锣鼓,相传黎人每听其鸣,则聚众出掠,后官军烧毁无声,寇随息,今遗迹尚存。
"瘴气昏余晖":瘴气使落日的余晖也变得昏暗。
"翅鼠堕我前":翅鼠坠落我面前,
"饥鸟逐人归":饥饿的鸟追着人飞回去。
"征夫怀惨忧":出征的人心中怀着悲惨忧愁,
"涕泗沾我衣":眼泪和鼻涕沾湿了我的衣服。
"黎人本同性":黎民本来和其他人本性相同,
"云何发祸机":为什么会引发祸端呢?
"神武贵勿杀":真正的威武在于不滥杀,
# 神武:唐代禁军名称,亦称“神武天骑”。分为左右,与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合称北衙门六军。南宋高宗时改御前五军为神武军。
"不在斩获为":不在于杀人斩首。
"息火当息薪":要息灭火焰应当先熄灭柴薪,
"弭兵当弭饥":要平息战争应当先消除百姓的饥饿。
# 弭兵当弭饥:停止战争应当消除饥饿。弭兵,息兵:停止战争。弭除,消除饥饿。
"谁生此厉阶":是谁引发了这样的祸端,
# 谁生此厉阶:“谁生”以下二句,《诗经大雅·桑柔》:“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厉阶,祸阶,祸端,指祸患的由来。此二句意是,谁生此恶端,明哲之士应该知道其非策。
"哲士知其非":明智的人知道这是不对的。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古诗,也是一组反映社会矛盾与民生疾苦的诗。描绘了黎民在官吏的横征暴敛下,生活困苦,不仅粮食被搜刮殆尽,连家畜也被抢夺,为交租被迫借钱,遭受残酷剥削。在走投无路之下,黎民愤起反抗。官军镇压时手段残忍,造成血腥场面。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营造出悲惨的氛围,表达了对黎民的同情,对官吏和官军行为的批判,强调应从根源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以平息战乱。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黎人多良田,征敛苦倍蓰。”:以自然现象起兴,暗示事物发展自有规律,黎民百姓虽拥有良田,却遭受数倍赋税的残酷剥削,为全诗奠定了悲悯基调,也点明了黎民苦难的根源在于沉重的赋税。“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细致描绘了官吏对黎民的层层盘剥。不仅搜刮粮食,连牲畜也不放过;租吏肆意抢夺,稍不如意还勒索钱财。黎民无奈之下只能举债,而高利贷更使他们陷入绝境,“贷一每输百”的夸张表述,将剥削的残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当剥肌肉,死则长已矣。薄诉吏转嗔,锁缚不复视。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直陈黎民生不如死的悲惨境遇,他们诉苦反遭官吏怒责囚禁。在走投无路之下,黎民愤而反抗。诗人强调这并非他们本意,而是被逼无奈,同时也讽刺了所谓王法在残酷现实面前的无力与虚伪。第二首:“朔风戒良节,赫赫张皇师。军门号令严,震肃将天威。壮士快鞍马,锋镞如星飞。”:开篇描写军队出征时的威严气势,凛冽寒风中,大军浩荡,军威赫赫,为下文战争场景的展开营造氛围。“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白日暗西岭,瘴气昏余晖。翅鼠堕我前,饥鸟逐人归。”:以极其惨烈的笔触描绘战争场面,军队攻破黎民营垒后大肆杀戮,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连白日都为之黯淡。“翅鼠堕我前,饥鸟逐人归”通过细节刻画,进一步渲染出战场的阴森恐怖,令人触目惊心。“征夫怀惨忧,涕泗沾我衣。黎人本同性,云何发祸机?神武贵勿杀,不在斩获为。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饥。谁生此厉阶,哲士知其非。”:诗人借征夫之口,抒发内心的悲悯与反思。他指出黎民与其他人本无不同,战争爆发的根源在于官逼民反。并提出平息战争的关键在于消除百姓的饥饿,直指问题核心。最后质问谁才是祸乱的制造者,表达了对统治者及贪官污吏的强烈谴责。
上一篇:明·唐寅《芭蕉仕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