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明作者:姚道衍浏览量:3
qīng
shān
liǎng
àn
fēn
zhōu
héng
kǒu
xià
shēng
lián
qiū
fēng
xiān
dào
liǔ
shēng
cán
yān
zhōng
xiāng
máo
diàn
jiǔ
xiāng
jiàn
bié
rén
wéi
féng
gēng
diào
sǒu

译文

清澈的溪水把两岸青山分隔开来,傍晚的渡口,小船横在河口。夏天的雨快要催生出莲花,秋天的风却先吹到了柳树上。烟霞缭绕的寺庙里,钟声渐渐稀疏,茅店里的酒,余香还在飘散。相见的没有别的人,只遇到耕田、钓鱼的老翁。

逐句剖析

"青山两岸分":清澈的溪水把两岸青山分隔开来,

"夕渡舟横口":傍晚的渡口,小船横在河口。

"夏雨欲生莲":夏天的雨快要催生出莲花,

"秋风先到柳":秋天的风却先吹到了柳树上。

"声残烟寺钟":烟霞缭绕的寺庙里,钟声渐渐稀疏,

"香余茆店酒":茅店里的酒,余香还在飘散。

"相见无别人":相见的没有别的人,

"唯逢耕钓叟":只遇到耕田、钓鱼的老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浒溪》是元末明初姚广孝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通过“青山两岸”“夕渡舟横”的水乡景致,“夏雨生莲”“秋风拂柳”的时序更迭,以及“烟寺钟声”“茆店酒香”的生活细节,勾勒出一幅恬淡悠然的田园画卷。诗中以“耕钓叟”这一典型意象作结,含蓄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清新质朴,意境虚实相生,展现了元末明初山水田园诗清雅闲适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考证,此诗约作于14世纪中叶姚广孝隐居学佛、尚未出仕之际。诗中反复吟咏的“耕钓侣”意象,与其早年参禅礼佛、栖居林泉的修行经历存在深刻关联。在元明易代之际的动荡时局中,这一意象折射出知识分子对超然物外精神世界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描绘了浒溪两岸青山对峙、黄昏舟横渡口的宁静画面,夏雨将至莲叶初绽、秋风初拂柳条轻摇的时令交替,烟寺钟声渐远、茅店酒香残留的生活气息,以及田间耕作、水边垂钓的质朴人物形象,营造出清幽恬淡、远离尘嚣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对自然宁静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淳朴人情和简单生活的精神追求。

2. 写作手法

对仗:“夏雨欲生莲,秋风先到柳”中,“夏雨”与“秋风”相对,“欲生莲”与“先到柳”相对,工整的对仗不仅体现了律诗严谨的格律要求,更展现出季节交替的自然韵律之美。意象组合:“夕渡舟横口”与“声残烟寺钟”中,“夕渡”“烟寺”等意象共同营造出黄昏时刻特有的宁静意境。“夕渡”呈现动态画面,“烟寺”则呈现静态画面一静一动间,构建出层次丰富的画面。

3. 分段赏析

首联“青山两岸分,夕渡舟横口”开篇描绘浒溪的位置分布与时间氛围。“青山两岸分”以“分”字写出两岸青山对峙之势,将溪水夹于其间,画面开阔且有层次;“夕渡舟横口”集中渡口景象,“夕”点明傍晚时分,“舟横口”则以小舟随意横泊的姿态,勾勒出渡口的闲适与静谧,寥寥数字便定下全诗清幽恬淡的基调。颔联“夏雨欲生莲,秋风先到柳”转入对时令与物候的细腻描摹。“夏雨欲生莲”写夏雨将至,莲花含苞待放的生机;“秋风先到柳”则写秋风早至,拂动柳枝的清寂。两句跨越夏秋,以“欲生”“先到”的动态感,捕捉自然时序的微妙变化,既见景物之灵,又暗含时光流转的自然。颈联“声残烟寺钟,香馀茆店酒”从视觉转向听觉与嗅觉,深化画面的氛围感。“声残烟寺钟”写远处烟寺的钟声渐歇,余音袅袅,添一丝禅意的宁静;“香馀茆店酒”则写茅屋酒肆的酒香残留,带着人间烟火的温馨。一远一近,一虚一实,声与香交织,让浒溪的黄昏更显幽远。尾联“相见无别人,唯逢耕钓叟”以人物收尾全诗,点明田园生活的本质。“无别人”“唯逢”强调此地的淳朴与闲适,耕田的农夫、垂钓的老者,是这片山水间最自然的点缀。他们的出现,将前文的景物描写落到实处,既呼应了清幽的环境,又流露出诗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石珝《定昆池》

下一篇:明·用堂楩公《金陵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