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也放狂":数年前我也曾疏狂放浪,
"这几日全无况":可这几日完全没了那股子精气神,状态糟糕透顶。
"闲中件件思":闲暇时件件往事萦绕心头,
"暗里般般量":暗地里将种种经历反复掂量。
# 暗里般般量:暗地里一件件事情逐件思量。
"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真真是行事粗疏举止丑陋,
"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也难怪会莫名其妙遭受祸殃。
"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从今往后只在花下日日买醉,
"人间事事忘":人间万事都抛诸脑后遗忘。
"刚方":想刚正不阿,
"篌落了膺和滂":却落得如同李膺、范滂般被陷害的下场;
# 膺和滂:李膺和范滂,汉代人。李膺,字元礼,曾任青州刺史、渔阳太守等职,有政声,后死于党锢之祸。范滂,字孟博,举孝廉,署功曹,办事严正不阿,亦死于党锢之祸。
"荒唐":若说放浪形骸,
"周全了籍与康":反倒能像阮籍、嵇康般保全自身。
# 籍与康:魏晋时的阮籍与嵇康。阮籍,字嗣宗,生活于乱世,对现实不满,纵酒谈玄,以求自全,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贤”之一,逍遥林下,弹琴咏诗,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也是一首咏怀题材的散曲。作品通过今昔对比与典故运用,展现了作者从狂放不羁到归隐自弃的心路历程,交织着对现实的愤懑与对宿命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用典:前两句“刚方,篌落了膺和滂”,巧用李膺、范滂的典故。李膺、范滂是东汉末年刚正不阿的名臣,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迫害,结局悲惨。作者在曲中以他们自比,借二人刚正却落得不幸下场的遭遇,表达自身同他们一样坚守刚直却处境艰难的境况。后两句“荒唐,周全了籍与康”,巧用阮籍、嵇康的典故。阮籍、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他们放诞不羁,以狂放姿态反抗礼教束缚,在动荡时局中得以保全自身。作者在此处提及二人,是说他们因狂放不羁的行事风格而保全了性命,与前两句的李膺、范滂形成对比。对比:“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把过去高中状元、春风得意时的狂放姿态,和如今遭贬后落魄失意的境况做鲜明对比,一下子就凸显出人生境遇的巨大反差,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感慨。这种今昔对比贯穿全曲,像仕途得意与蒙冤遭贬、刚正不阿与荒唐保全等,通过强烈的反差强化了情感表达。直抒胸臆:“闲中件件思,暗里般般量”以直白的语言,描述自己在闲暇时对过往经历的反复回想和暗自掂量,这种直白的叙事,把作者内心的纠结与痛苦真实地展现出来。
3. 分段赏析
“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闲中件件思,暗里般般量”:开头两句将数年前的狂放与如今的落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人生的巨大落差。“闲中件件思,暗里般般量”则表明作者在闲暇时光,对过往经历逐一回想、暗自思量,为后文抒发感慨做铺垫,体现出其内心的纠结与痛苦。“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这两句是作者对自己遭贬经历的反思,他认为自己是因为行事不够精细、不懂隐藏,才会无端受灾。表面上是自我反省,实则饱含着对世事不公的怨愤,自己本无大错,却因种种缘由被牵连贬谪,内心的委屈与不甘溢于言表。“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作者决定从此归隐,每日在花下醉酒,忘却人间诸事。这表明他已对官场和世事失望,欲以醉酒和忘却来逃避现实的痛苦,体现出其归隐乡间、不再过问世事的决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洒脱。“刚方,篌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作者以李膺、范滂自比,感慨像他们这样刚正不阿之人,最终落得悲惨下场,而阮籍、嵇康等因放诞不羁得以保全,世事是如此荒唐。这两句直接抒发了对刚正者反遭殃这一普遍现象的激愤与不平,将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推向高潮,也深化了曲子愤世诉悲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这首曲子是表达愤懑与悲怆的作品,和康海那些展现隐居生活、抒发闲适心情,风格直白豪迈的乐曲不同。它充满了强烈的冤屈悲愤之情,虽然整体气势雄浑豪放,但字里行间又透着深沉的哀伤和不平之气。
上一篇:明·李攀龙《夜度娘》
下一篇:明·何景明《雨夜似清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