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qián
lǎn
jìng

朝代:唐作者:李益浏览量:5
wàn
shì
xiāo
shēn
wài
shēng
zài
jìng
zhōng
wéi
jiāng
mǎn
bìn
xuě
míng
duì
qiū
fēng

译文

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仕途生涯都反映在这镜中。只有花白如雪的两鬓,明天又是一个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命运也不过如此。

逐句剖析

"万事销身外":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

# 身外:身体之外。,销:同“消”,消逝。

"生涯在镜中":仕途生涯都反映在这镜中。

# 生涯在镜中:薛稷《秋朝览镜》中亦有“朝日看容鬓,生涯在镜中”之句。生涯:生命的过程,即人的一生。在镜中:意即生命流驰,容貌的变化都在镜中反映出来。

"唯将满鬓雪":只有花白如雪的两鬓,

# 满鬓雪:形容满头白发。满鬓:两边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满:一作“两”。,唯将:只有。唯:一作“惟”。

"明日对秋风":明天又是一个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命运也不过如此。

# 对秋风:取“悲秋”意,暗寓未来的处境。,明日: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立秋前一日览镜》乃唐代诗人李益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为诗人在心境失意之际的即兴抒怀之作。诗的前两句着笔于往昔的种种不如意,后两句则笔锋一转,勾勒出未来道路的崎岖坎坷。全诗深刻映照出诗人一生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境遇,饱含着对身世的深沉感慨与丰富的人生体悟。诗作构思极为精妙,以实写之境喻抽象之情,语言凝练且意蕴深厚,既含蓄蕴藉,又生动鲜活,饶有兴味,令人反复品味,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

李益(746~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诗名卓著,世称“文章李益”,与李贺齐名。李益各体皆工,尤擅长七言绝句。诗歌题材广泛,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诗风悲凉慷慨,情调感伤。代表作品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著有《李益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约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之后,彼时李益正于江淮一带游历,年逾五旬。此前,他五次投身军旅幕府,四次远赴塞外边疆,最终却仅从从事之职擢升为营田副使。仕途的坎坷与抱负的难酬,让他深感壮志难伸、才华被抑,于是毅然决然地辞去军府职务,踏上漫游江淮的旅途。正是在这段漂泊岁月里,他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这首饱含人生沧桑与悲秋之感的即兴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立秋前一日览镜》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描写诗人对人生经历的回顾与感慨的诗。这首诗乃是诗人在心境失意之际的即兴创作。诗题“立秋前一日”不仅明确了写作的具体时间,更主要的是借此时节来寄托比兴之意,抒发悲秋之情。诗中饱含着诗人对自身身世的感慨以及丰富的人生体悟,其构思极为精妙,充满了独特的意趣。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诗人自觉前路黯淡无光,那情形恰如寒秋时节万物凋零衰败之景。运用“满鬓雪”“对秋风”这般具体可感的意象,借景来寄托内心的情感,生动且真切地勾勒出一幅令人感伤不已的凄黯画面,将未来的黯淡前景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比喻:“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以“在镜中”“满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

3. 分段赏析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诗歌开篇,诗人以精炼且极具概括性的笔触,对自己大半生的经历展开回顾与总结。诸多人生往事,皆如过眼云烟,在身外消散无踪;五十余载的漫长岁月,也仿佛在这镜中悄然流逝。明日便是立秋,这一节气唤醒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秋之意。他不由自主地对镜自照,只见自己两鬓已如白雪,容颜尽显衰老之态。回首平生,岁月虚度,功业毫无建树,壮志亦难以实现。于是,诗人满怀沉痛,发出了“生涯在镜中”的深沉喟叹。此句化用了初唐诗人薛稷《秋朝览镜》中的“朝日看容鬓,生涯在镜中”,原诗稍显平淡质朴,而李益将其与“万事销身外”巧妙结合,顿显妙笔天成,蕴含无尽深意,将深沉而强烈的人生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这两句诗,诗人以形象且生动的笔墨,对自己的未来前景进行了瞻望与呈现。时光无情,明日立秋一到,秋风乍起,万物皆将凋零。诗人深知自己的命运亦如这季节更替,无法超脱,也无从选择。只能在这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浸透的心,去面对那凄凉肃杀的秋风,接受这如凋零之叶般的前途。这种自觉的无望,让诗人从悲哀逐渐变得淡漠,进而转为冷静清醒。他虽未彻底绝望,却已趋向无谓,将一生的辛酸都抛诸身外,而无限的苦涩却溢于言表。诗人预料到前景黯淡,恰似那衰败凋零的寒秋之景,故而运用“满鬓雪”“对秋风”等具体意象,以寓情于景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出这种令人感伤的凄黯前景。第三句中的“唯”字,虽为寻常虚词,却含义深刻,它表明诗人走过五十余年坎坷的人生之路,最终换来的只是满鬓白发,除此之外,别无所获。结尾“对秋风”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索与回味空间。

4. 作品点评

全诗既洋溢着真切实在的情感体悟,又蕴含着别具一格的意趣韵味,二者完美融合,浑然天成,一气呵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小诗的成功,在于构思,诗人从“立秋前一日”着想,运用拟人法,将“秋风”设计成一个贵客,把“满鬓雪”设计为见面礼,于是产生了情节,产生了趣味,产生了自我超越——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去面对老年的到来。诗情不仅有感伤,同时也有旷达,读者在感喟之余,也会发会心的一笑。

现代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啸天说诗3 忽如一夜春风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骆宾王《冬日宴》

下一篇:唐·韦应物《出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