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ài
huā

朝代:明作者:高启浏览量:3
绿
pén
xiǎo
shù
zhī
zhī
hǎo
huā
rén
jiā
bié
kāi
zǎo
tóu
dān
chūn
fēng
xíng
měi
rén
chū
lián
wén
jiào
shēng
chóu
huā
huó
mài
hái
chuán
zhòng
huā
jué
xiāng
mǎn
guī
yóu
yǒu
fēng
dié
xiāng
suí
fēi
mǎi
huā
zhū
mén
huí
gǎi
dān
shàng
huā
cháng
zài

译文

翠绿盆中的小树枝叶繁茂,花儿比别家开得更早更娇艳。卖花郎挑着担子步履轻盈如携春风,美人闻声掀帘来买花。莫愁移栽花难活,卖出同时传养花秘诀。日暮归途余香溢满路,蜂蝶犹自追随飞舞。朱门买花几度改换门庭,哪及担上花开常新。

逐句剖析

"绿盆小树枝枝好":翠绿盆中的小树枝叶繁茂,

"花比人家别开早":花儿比别家开得更早更娇艳。

"陌头担得春风行":卖花郎挑着担子步履轻盈如携春风,

"美人出帘闻叫声":美人闻声掀帘来买花。

"移去莫愁花不活":莫愁移栽花难活,

"卖与还传种花诀":卖出同时传养花秘诀。

"余香满路日暮归":日暮归途余香溢满路,

"犹有蜂蝶相随飞":蜂蝶犹自追随飞舞。

"买花朱门几回改":朱门买花几度改换门庭,

"不如担上花长在":哪及担上花开常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卖花词》是元末明初诗人高启创作的七言古诗。此诗前八句写出卖花人精心培育花卉、担花叫卖的生动场景;后两句借“买花朱门几回改”与“担上花长在”的对比,暗含对权力富贵无常的哲思,彰显劳动者自食其力的恬淡心境。全诗以清新明快、通俗的语言和鲜活的生活气息,用白描手法勾画了卖花人形象,既有“陌头春风行”的活泼烟火气,又有“传种花诀”的匠人精神,更蕴含“花长在”的生命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后擢户部右侍郎,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他因作《上梁文》受牵连,被腰斩于市。高启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早年他与王行、徐贲、宋克等人比邻,常以诗酒唱和,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高启的诗歌题材丰富,主要分为社会动乱诗、咏史怀古诗、纪游酬赠诗、感怀诗四类。其诗风格自然浑成、清新古朴、沉雄伉健。诗文集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后人汇辑其作品为《高太史大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结尾处“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运用对比,将富贵门庭的兴衰无常与卖花人担上花的永恒生命力形成对照,暗含对权力富贵无常、“花长在”的生命哲思。侧面描写:通过“美人出帘闻叫声”“蜂蝶相随飞”等细节,间接表现卖花人叫卖声的生动吸引力,暗示卖花人与花已融为一体。

2. 分段赏析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此句点明卖花人技艺精湛,以“绿盆”暗示精心培育的环境,“枝枝好”凸显花枝形态的完美。其中“别开早”的“别”字并非“不同”,而是“另外、别样”之意,强调卖花人的花开花更早。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卖花人养花技艺,又暗含对劳动智慧的赞美。“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此联以虚实结合手法描写卖花场景。“担得春风行”以“春风”代指花枝,既暗合春意盎然的季节特征,又赋予扁担以轻盈流动的意象,暗示卖花人内心的欢快。后句“美人出帘”则是侧面烘托,通过美人对叫卖声的回应,既表现卖花声的吸引力,又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展现市井生活的鲜活画面。“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此句通过细节刻画卖花人的卖花智慧,展现其热情与无私。诗人以口语化表达贴近市井语言风格,同时将“卖花”升华为“传递春意”的象征,赋予平凡劳动以诗意。“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此联以嗅觉与视觉交织的意象收束卖花过程。“余香满路”暗写花已售罄,却香气留存;“蜂蝶相随”则借自然生灵的追随,暗示卖花人与花已融为一体。蜂蝶的翩跹之态与暮色归途的宁静形成动态平衡,传递出劳动后悠然自得的心境。“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末联以哲理升华全诗。通过“朱门几回改”与“担上花长在”的对比,揭示富贵易逝而质朴永恒的主题。“担上花”既是实指花枝,更象征卖花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诗人借卖花人之口,表达对名利浮华的疏离,以及对劳动价值的肯定,语言浅白却意蕴深远,体现“俗中见雅”的创作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张羽《早春游望》

下一篇:明·孙承恩《江上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