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àng
yōng

朝代:明作者:王畛浏览量:3
chóu
dào
xīn
cháng
jié
shì
guò
xīn
liáng
yōu
yōu
màn
chéng
yōng
fàng
qiě
fáng
lóng
shēng
nán
chū
chuáng
guī
wěn
cáng
shēng
tiān
chéng
shān
xiāng

译文

心中被愁绪萦绕,常常感觉心结难解,那些让人心烦的事情过去之后,内心自然也会渐渐平静下来,不再烦躁。过度的忧愁和烦闷,不知不觉让自己生出病来,既然如此,放纵自己的慵懒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我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鹤,难以自由地发出声音,又好似床榻上的龟,气息沉稳地隐蔽着。把这短暂虚幻的人生交托给天地吧,在博山炉的香烟缭绕中澄净自己的思绪。

逐句剖析

"愁到心常结":心中被愁绪萦绕,常常感觉心结难解,

"事过心自凉":那些让人心烦的事情过去之后,内心自然也会渐渐平静下来,不再烦躁。

"幽忧漫成疾":过度的忧愁和烦闷,不知不觉让自己生出病来,

"慵放且何妨":既然如此,放纵自己的慵懒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笼鹤声难出":我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鹤,难以自由地发出声音,

"床龟息稳藏":又好似床榻上的龟,气息沉稳地隐蔽着。

# 息:一作忽。

"浮生付天地":把这短暂虚幻的人生交托给天地吧,

"澄虑博山香":在博山炉的香烟缭绕中澄净自己的思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放慵》是元代诗人王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诗人内心的愁绪与自我排遣展开,描述了因愁致病后选择慵懒闲适生活状态的心境,最后以将人生交付天地、在香烟中澄净思绪作结,表达出对现实无奈后的超脱与精神寄托。首联写愁绪的产生与消散,颔联表明消极应对的态度,颈联借物喻己,尾联归于超脱。此诗以细腻笔触展现复杂心绪,情感真挚,在无奈中蕴含豁达,将内心矛盾与精神追求巧妙融合,于深沉的愁思中透出对心灵宁静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愁到心常结,事过心自凉”,直抒胸臆,生动描绘出诗人被愁绪纠缠时内心的郁结状态,以及待烦心事过去后心境逐渐平复的过程,将情绪的变化真实呈现,为全诗奠定了低沉又趋于平静的情感基调。颔联“幽忧漫成疾,慵放且何妨”,从情感状态过渡到行为选择,点明过度忧愁致使身体患病,进而发出不妨放纵慵懒的感慨,以一种看似消极实则无奈的方式表达对愁绪的对抗,深化了内心的苦闷与自我排解的心境。颈联“笼鹤声难出,床龟息稳藏”,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笼中鹤,难以自由发声,形象地展现出受困于愁绪中的无奈与压抑,又以床榻上气息沉稳隐蔽的龟自比,体现出慵懒闲适的生活状态,在对比中凸显出诗人渴望摆脱束缚却又无力改变的矛盾心理。尾联“浮生付天地,澄虑博山香”,以豁达超脱之语收束全诗,将短暂虚幻的人生交付天地,在博山炉的香烟中澄净思绪,表面上是对人生的释然,实则暗含对现实无奈后的精神寄托,以宁静悠远的意境升华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出诗人试图在超脱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文征明《怀子畏》

下一篇:明·呼文如《别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