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uán
bǎn
chuáng

朝代:明作者:李梦阳浏览量:3
chuán
bǎn
zài
ér
qǐn
shàng
qíng
zhī
fēi
jiāng
mèng
mèi
fēng
làng

译文

船板胡就在这里,而我睡在它的上面。心里明白自己并不是真的在江湖上漂泊,但梦中却仿佛也在经历着风浪。

逐句剖析

"船板胡在兹":船板胡就在这里,

# 兹:这里。

"而我寝其上":而我睡在它的上面。

"情知非江湖":心里明白自己并不是真的在江湖上漂泊,

"梦寐亦风浪":但梦中却仿佛也在经历着风浪。

# 梦寐:睡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船板床》是明代李梦阳之作的五言绝句。李梦阳性格刚烈,多次入狱,此诗写于正德三年被刘瑾矫诏下狱时。这是首咏物诗,描绘睡于船板床情景,表达虽处非江湖,却感如临风浪的失意无奈。诗中运用联想与双关手法,从船板床联想到“江湖”及“风浪”,“江湖”“风浪”兼具自然与官场之意,暗示官场险恶。首句点明船板,设悬念;次句言狱中艰苦;三句由床及“江湖”,为风浪伏笔;末句借梦深化,凸显对官场风险的无奈。全诗言约意丰,真切反映宦海险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

李梦阳(1473~1530),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号空同子,祖籍河南扶沟。弘治进士,历官户部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等职,天启初追谥景文。李梦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前七子”,是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又与何景明、徐祯卿等号称“十才子”。其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为矫“台阁体”之流弊,他标举汉魏盛唐,强调真情,重视格调,肯定“真诗乃在民间”。著有《空同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的五言绝句,此诗描写了睡于船板床情景,表达了虽处非江湖,却仍感似有风浪的失意无奈。

2. 写作手法

联想:由当前事物引发对其他相关事物的想象。诗人睡在船板床上,从身处的床联想到“江湖”及江湖上的“风浪”。通过“情知非江湖,梦寐亦风浪”,借对江湖风浪的想象,表达内心对潜在风险的感受。双关:一个词语或句子有两层意思。诗中的“江湖”既指实际的江河湖泊,又暗指官场或复杂的社会关系。“情知非江湖,梦寐亦风浪”,表面说不在真实江湖却梦到风浪,实则暗示在官场等“江湖”面临的风险。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船板胡在兹”,开篇直述,点明眼前之物为船板,“胡在兹”以疑问语气,强调船板出现在此的意外,为下文引发联想做铺垫,也暗示自身处境的特殊,此刻身处狱中,睡在船板之上。第二句“而我寝其上”,承接上句,平实叙述自己睡在船板床这一事实,看似简单的描述,却反映出诗人狱中生活的艰苦,同时为后文梦境的展开奠定基础,引发读者对其心境的好奇。第三句“情知非江湖”,运用联想手法,从现实的船板床联想到“江湖”。这里“江湖”一语双关,既指真实的江河湖泊,也暗指官场。表明诗人虽知此刻并非身处真实江湖,却为下文梦境中的风浪埋下伏笔,暗示官场与江湖一样充满未知。第四句“梦寐亦风浪”,进一步深化主题。“梦寐”与上文“情知”相对,强化反差。“风浪”同样具有双关意义,表面是梦中江湖的风浪,实则暗指官场的险恶。借梦境表达诗人对官场风险的深刻体会,言约意丰,抒发内心对宦海沉浮的无奈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石林瑛公《柳塘》

下一篇:明·李先芳《新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