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yáng
huā

朝代:明作者:明无名氏浏览量:3
shuō
fèng
yáng
shuō
fèng
yáng
fèng
yáng
běn
shì
hǎo
fāng
cóng
chū
le
zhū
huáng
shí
nián
dào
yǒu
jiǔ
nián
huāng
rén
jiā
mài
luó
xiǎo
rén
jiā
mài
ér
láng
jiā
méi
yǒu
ér
láng
mài
shēn
bēi
huā
zǒu
fāng

译文

凤阳啊,凤阳啊,凤阳原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当皇帝,十年里倒有九年闹饥荒。富户人家变卖骡马换钱粮,穷苦百姓只能卖儿卖女求活路;我既没有儿女可变卖,只得背上花鼓四海漂泊谋生。

逐句剖析

"说凤阳":凤阳啊,

# 凤阳:今安徽省凤阳县。

"说凤阳":凤阳啊,

# 说:说一说。

"凤阳本是好地方":凤阳原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自从出了朱元璋当皇帝,

# 朱皇帝: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是凤阳人。

"十年倒有九年荒":十年里倒有九年闹饥荒。

# 荒:闹饥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富户人家变卖骡马换钱粮,

# 大户人家:指富人。

"小户人家卖儿郎":穷苦百姓只能卖儿卖女求活路;

# 儿郎:孩子。,小户人家:指不富裕或贫穷人家。

"奴家没有儿郎卖":我既没有儿女可变卖,

# 奴家:是唱花曲的女子自称。

"身背花鼓走四方":只得背上花鼓四海漂泊谋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凤阳花鼓》是明代无名氏所作的一首花鼓曲。曲中开篇便言凤阳原本是个不错的地方,然而自从出了朱皇帝,此地几乎年年遭遇饥荒,一针见血地指出封建帝王才是导致人民贫困的罪魁祸首。那么,百姓究竟贫困到何种境地?从曲中可知,大户人家无奈变卖牲畜,小户人家甚至只能卖掉孩子,民众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的惨状可见一斑。最终,唱者无奈表示,自己也只能靠卖艺勉强维持生计。这首曲子深刻地揭露了明朝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以饱含血泪的笔触,对百姓悲惨的生活进行了有力控诉,读来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反映现实的民歌,描绘了明朝时期凤阳地区,原本是好地方,却因出了朱皇帝后,几乎年年闹饥荒的景象。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将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悲惨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凄凉、悲苦的氛围,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2. 分段赏析

“说凤阳,说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此句点明主题,强调凤阳原本的美好,为后文的转折做铺垫,引发读者对凤阳现状的好奇。“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指出自从朱元璋之后凤阳灾荒频繁,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百姓遭遇的同情。“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这几句具体描绘了不同阶层百姓在灾荒中的遭遇,从大户到小户再到无依无靠的妇女,层层递进,深刻地展现了百姓生活的悲惨,进一步强化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百姓的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止庵法师《树上花》

下一篇:明·石珝《太行山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