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jīn
mén
jiàn
liǔ

朝代:明作者:日本贡使浏览量:3
yǒng
jīn
mén
wài
liǔ
chuí
jīn
sān
lái
chéng
绿
yīn
zhé
zhī
chéng
shǐ
使
rén
zhī
dào
chūn
shēn

译文

涌金门外的柳树向下低垂,那嫩黄的色泽如同金子一般,几天不来已是绿树成荫了。折下一枝带回城里,让人们知道春天早就已经来临了。

逐句剖析

"涌金门外柳垂金":涌金门外的柳树向下低垂,那嫩黄的色泽如同金子一般,

# 柳垂金:指柳树长出黄色的嫩芽。垂,一作如。,涌金门: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

"三日不来成绿阴":几天不来已是绿树成荫了。

# 绿阴:亦作“绿荫”。,三日:几日。

"折取一枝入城去":折下一枝带回城里,

"使人知道已春深":让人们知道春天早就已经来临了。

# 春深:春意浓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涌金门见柳》是元代诗人贡性之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以“涌金门”为背景,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春日柳枝新绿初绽的柔姿,画面鲜活如在目前;次句紧扣春意渐浓时草木疯长的情态,既写尽植物蓬勃的生命力,又暗喻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匆匆流转;后两句聚焦诗人“折枝”的动作——他采下带露的柳条,将春日的讯息传递给城中亲友,这一细节既藏着对春光的珍视,更将那份对春天的由衷喜爱与美好共享的心意,悄然融入折枝相赠的温情里。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代的杭州涌金门——这座坐落于西湖西岸的古城门,恰值春日柳色勃发之际。诗人以日常行经城门时的细腻观察为切入点,精准捕捉到柳枝从初萌的嫩黄渐转为葱郁翠绿的物候变迁。这看似寻常的自然时序流转,在诗人笔下不仅是季节更迭的印记,更折射出元末文人对天地自然细微律动的敏锐感知与深沉共情,于平凡景致中见出对时光与生命的独特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题材的七言绝句。通过描绘涌金门畔春日柳枝的新绿景象、生长之速及折枝传春的举动,表达对春光的喜爱与珍惜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涌金门外柳垂金”,将初春柳芽的鹅黄色泽比作“垂金”,以“金”的鲜亮色泽与垂落形态,精准捕捉柳芽初绽时的娇嫩与光泽,既赋予自然景物鲜明的色彩质感,又凸显出春日柳树蓬勃的生机与视觉上的华贵感,让初春柳景更显生动可感。对比:“涌金门外柳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柳垂金”的嫩黄与“成绿阴”的浓翠形成强烈色彩对比,同时暗含短时间内植物生长的时间张力,凸显春景变化之迅疾。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以“柳”的色彩变化(金到绿)写春景的迅速流转,是景;而“折取一枝城里去,教人知道是春深”,借折柳之举,将对春光渐深的感知与想要分享的心情融入景物,景中含情,情因景生,既见春色之盛,亦显赏春之人的细腻情思。

3. 分段赏析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不过数日未到,涌金门外的柳枝已悄然换了模样,先前才点染枝头的鹅黄嫩芽,转瞬间已铺就一片绿荫。诗人望着眼前春色渐浓的景致,既有骤逢盛景的惊喜,又藏着对春光易逝的隐忧,便忍不住要将这春日讯息捎给城中人,好让众人同赏这份美好,更添几分珍视之心。这般举动看似天真,内里却藏着一份通透的哲思,美好事物总在流转中显现,唯有及时感知、共享,方能不负其短暂的绚烂。语言平实如话,不事雕琢,却自有一种隽永的意味。“折取一枝城里去,教人知道是春深”:细究格律,末句“已春深”若换作“春已深”,便明显不合词律;第三句严格说来也略有参差,可读者读来却浑然不觉其滞涩,正是诗歌整体流淌的生机与温情,早已超越了形式的束缚,让这份对春光的赤诚之感直抵人心。

4. 作品点评

全诗情景相融,意境浑成,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石珝《苦热行》

下一篇:明·王醇《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