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òu
yuán
záo
jǐng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2
jǐng
shàng
chuáng
shàng
zhuàn
shuǐ
shēng
fán
xián
shēng
qiǎn
qíng
ruò
xún
fèng
qiàn
chéng
tóu
cháng
xiàng
chéng
tóu
zhù
zuò
qiān
nián
liú
xià

译文

汲水辘轳井台上转,滴水声响亮,绳索声低慢。细语缠绵像何人,夫妻恩爱恰似荀奉倩。城头上的太阳啊,但愿能够长留住。一天当作一千年,太阳不沉落,永远无昏暮。

逐句剖析

"井上辘轳床上转":汲水辘轳井台上转,

# 床:指安装辘轳的木架。,辘轳:装在井上用来绞起汲水斗的器具。《广韵》:“辘轳,圆转木也。”

"水声繁":滴水声响亮,

"弦声浅":绳索声低慢。

# 弦:指吊桶的绳索。一作丝。

"情若何":细语缠绵像何人,

# 若何:怎样,怎么样。

"荀奉倩":夫妻恩爱恰似荀奉倩。

# 荀奉倩:三国魏荀粲,字奉倩,因妻病逝,痛悼不能已,每不哭而伤神,岁余亦死,年仅二十九岁。见《三国志·魏志·荀恽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后成为悼亡的典实。

"城头日":城头上的太阳啊,

"长向城头住":但愿能够长留住。

"一日作千年":一天当作一千年,

"不须流下去":太阳不沉落,永远无昏暮。

# 流:犹言沉、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后园凿井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对夫妻的幸福生活,展现了他们深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五句运用了比兴和问答的手法,对夫妻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而后四句则转为夫妻的自白,直接表达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对彼此的深情。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民歌的韵味,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形式为“歌”,即句法、音响都属拟古歌谣的散体歌行。《晋书》收录的《拂舞歌诗》中有一篇《淮南王篇》,其中有“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之句,此诗题目即取于此,但诗的命意与原诗不同,可能是诗人在经历一次爱情体验后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后园凿井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诗歌通过井上辘轳转动的意象,描绘了水声和弦声的对比,以及对情感的抒发,最后以城头日的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比喻:开篇“井上辘轳床上转”以日常生活的井辘轳起兴,暗喻时光循环、生活周而复始的状态,同时引出下文对情感的抒写。辘轳的转动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单调,为全诗奠定基调。设问:以“情若何”设问,随即用典故“荀奉倩”作答,借荀粲对妻子的深情来暗喻自己的情感态度。这种手法使抒情更加含蓄而深刻。

3. 分段赏析

“井上辘轳床上转”:这句描绘了井上辘轳转动的场景。辘轳是汲水的工具,转动时发出的声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同时,辘轳的转动也暗示了生活的循环往复,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水声繁,弦声浅”:通过声音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时间流逝的意象。“水声繁”表示水声密集、连续,象征着时间的快速流逝;“弦声浅”则表示弦声轻微、悠扬,象征着时间的缓慢流逝。这种对比突出了时间的多面性,既快速又缓慢,既短暂又永恒。“情若何,荀奉倩”:这句引用了荀奉倩的故事。荀奉倩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以深情著称。李贺用荀奉倩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情感的深刻体验,暗示他对爱情或某种情感的执着和深切感受。“城头日,长向城头住”:这句描绘了太阳在城头停留的景象。太阳的停留象征着时间的停滞,与第一段中辘轳转动的动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停滞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永恒的渴望。“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这句进一步深化了时间永恒的主题。“一日作千年”表示希望时间能够放慢甚至停滞,让美好的时光能够长久地延续下去。“不须流下去”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忧虑和无奈,希望时间能够停止,不再流逝。

4. 作品点评

在这首诗中,李贺通过“井上辘轳床上转”的“转”和“城头日,长向城头住”的“住”这一对矛盾的意象,表达了他对时间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慨。辘轳的转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城头日”的长住则象征着时间的永恒。这种矛盾的并置,使得诗人感到一种紧迫感和隐忧。这种对时间流逝的忧思,不仅仅是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普遍感慨,还可能蕴含着诗人对某种特定情感的体验。或许,年轻的李贺正经历着一段稍纵即逝的爱情,他以无限圣洁的感情,希望通过比拟和夸张的方式,将这份美好和爱情凝固在心中,从而享受和追忆青春的美好时光。然而,这种瞬间感发的浓郁情感很难用华丽的辞藻来表达,因此他选择了拟古歌谣的古朴方式,以规范他那跳跃而超常的激情。李贺的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他独特的诗风,还展现了他诗歌中的几分劲拔和力度。通过这种古朴而有力的表达,他将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凝结在简练的诗句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细腻与激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汲井以起兴,情如绠与水耳。

清黎简《李长吉集》

# 悼亡诗,托词不觉。乃于意隐者,于言必显,如此方不入魔。悲腕能下石人之泪,但一情径去,无待记忆商量,斯以非俗眼之滂沱。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陈二如曰:题为《后园凿井》,而诗则代恨于并之多此一凿,为闺阁言之也。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病中得樊大书》

下一篇:唐·杜甫《江头四咏·鸂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