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chàng

朝代:明作者:刘基浏览量:3
jīn
zhèn
yuǎn
yóu
dōng
shàng
tài
shān
wēi
xiū
xiū
dào
féng
xiān
rén
yào
tóng
chóu
zhēng
xiá
wéi
liáng
pēng
wéi
xiū
xuán
yīng
ruí
guāng
huá
màn
liú
guān
hàn
dàn
huá
jiǔ
zhōu
lìng
cóng
zhī
shēn
qīng
ruò
dào
luán
liǎng
qiú
zhāo
xiáng
xuán
zhǐ
péng
qiū
jiàn
wáng
yún
méi
yuè
móu
qīng
é
sān
qiān
huò
huò
ōu
fēng
chuī
láng
gān
shēng
míng
qiú
huā
bìng
kāi
zhī
chūn
qiū
hóng
xiān
shēng
quàn
liú
chuǎi
fán
fēi
xiān
zhě
chóu
qíng
jiāo
jiān
chù
bǎi
chōu
yòu
bìng
gàng
yào
chōu
chóng
chóng
qīng
gōng
dàng
zōu
liè
xiān
shā
shǎo
òu
wáng
xiào
tīng
bài
xiè
kòu
tóu
guī
lái
shān
lín
biāo
gōu
tài
cháng
yōu

译文

今日心中不乐,挥动马鞭远游。向东登上泰山,山势何等高峻绵长。途中遇见仙人,强邀我共赴道途。以朝霞作食粮,将美玉当菜肴。玄色英华与素净花朵,光芒流动如水波。日观峰的荷花绽放,绚烂装点九州大地。仙人令我随行,身体轻飘如浮云。以五只鸾鸟为道路,用两条虬龙作为羽翼。清晨翱翔于玄圃仙境,傍晚停歇在蓬莱仙山。拜见西王母,她云纹眉毛如新月凤眸。三千青衣仙女,或起舞或歌唱。风吹动琅玕(美石/竹林),声响如同玉磬清鸣。百花同时绽放,不知春秋更迭。洪崖先生,劝我留下。自知凡胎肉体,不是仙人的同类。七情煎熬如丝线缠绕,一触即断。又天生愚钝偏执,无药可医。巍峨的仙宫,无边无际。众仙如沙粒汇聚,却如水中泡沫般虚幻。王母含笑倾听,我叩头拜谢辞别。回到山林之中,不再标榜什么,也不刻意谋求。唯有泰和之气充盈,长享无忧之乐。

逐句剖析

"今日不乐":今日心中不乐,

"振策远游":挥动马鞭远游。

"东上泰山":向东登上泰山,

"巍何修修":山势何等高峻绵长。

"道逢仙人":途中遇见仙人,

"要我同仇":强邀我共赴道途。

"蒸霞为粮":以朝霞作食粮,

"烹玉为羞":将美玉当菜肴。

"玄英素蕤":玄色英华与素净花朵,

"光华蔓流":光芒流动如水波。

"日观菡萏":日观峰的荷花绽放,

"葩华九州":绚烂装点九州大地。

"令我从之":仙人令我随行,

"身轻若浮":身体轻飘如浮云。

"道以五鸾":以五只鸾鸟为道路,

"翼以两虬":用两条虬龙作为羽翼。

"朝翔玄圃":清晨翱翔于玄圃仙境,

"夕止蓬丘":傍晚停歇在蓬莱仙山。

"谒见王母":拜见西王母,

"云眉月眸":她云纹眉毛如新月凤眸。

"青娥三千":三千青衣仙女,

"或舞或讴":或起舞或歌唱。

"风吹琅玕":风吹动琅玕(美石/竹林),

"声如鸣球":声响如同玉磬清鸣。

"杂花并开":百花同时绽放,

"莫知春秋":不知春秋更迭。

"洪崖先生":洪崖先生,

"劝我此留":劝我留下。

"自揣凡骨":自知凡胎肉体,

"非仙者俦":不是仙人的同类。

"七情交煎":七情煎熬如丝线缠绕,

"一触百抽":一触即断。

"又病戆僻":又天生愚钝偏执,

"无药可瘳":无药可医。

"崇崇清宫":巍峨的仙宫,

"荡无涯陬":无边无际。

"列仙如沙":众仙如沙粒汇聚,

"不少一沤":却如水中泡沫般虚幻。

"王母笑听":王母含笑倾听,

"拜谢扣头":我叩头拜谢辞别。

"归来山林":回到山林之中,

"曷标曷钩":不再标榜什么,也不刻意谋求。

"熙熙泰和":唯有泰和之气充盈,

"长乐无忧":长享无忧之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气出唱》是明代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一首游仙题材的诗。此诗以主人公远游求仙的经历为主线,开篇以“今日不乐,振策远游”点明出游动机,继而描绘东上泰山、偶遇仙人的奇幻场景。诗中“蒸霞为粮,烹玉为羞”等句以瑰丽想象展现仙界饮食之玄妙,“道以五鸾,翼以两虬”则通过神兽意象渲染遨游天际的飘逸。后文借洪崖先生劝留、自述“凡骨非仙”等情节,形成凡尘与仙境的强烈对比,最终以“归来山林,熙熙泰和”收束全篇,既流露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又暗含对现实矛盾的疏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今日不乐,振策远游”两句开篇点明缘由和行动。因为今日心中不乐,所以扬起马鞭决定去远方游历,直接交代了诗人的情绪状态和接下来的行为,为后文的远游经历做了铺垫,引出下文,语言简洁直白,让读者迅速了解到诗人的心境和行动意图。“东上泰山,巍何修修”两句描写了诗人向东登上泰山的情景。“巍何修修”突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何”字加强了对泰山雄伟之态的惊叹语气,通过这种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泰山在诗人眼中的壮观气势,也侧面反映出诗人远游选择泰山的原因,为后续在泰山上的经历埋下伏笔。“道逢仙人,要我同仇”两句写诗人在登山途中遇到了仙人,仙人邀请诗人与他一起同行。“要我同仇”的“同仇”在这里可理解为志同道合一起前行,这一情节的出现充满了奇幻色彩,打破了现实的常规,使诗歌的氛围从单纯的登山游历转变为带有神秘色彩的仙人相遇,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想象力。“蒸霞为粮,烹玉为羞”两句描绘了仙人生活的奇特饮食。以蒸云霞作为粮食,烹玉石作为美味佳肴,这种超现实的食物设定,体现了仙人世界的神奇和超凡脱俗,与现实世界的饮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奇幻色彩,也暗示了仙人生活的与众不同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新奇感受。“玄英素蕤,光华蔓流”两句描写了一种奇幻的景象。“玄英”可能指黑色的花或物,“素蕤”指白色的花朵或花蕊,它们散发出的光华四处蔓延流淌,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绚烂的氛围,通过对这种奇异光华的描写,展现了仙人所处世界的独特和美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境地。“日观菡萏,葩华九州”两句中,写在日观峰看到如同菡萏(荷花)般的景象,其华美可以照耀九州。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日观峰景象的壮美华丽,将日观峰的景色与九州联系起来,突出其影响范围之广、美丽程度之高,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所看到景象的赞美和惊叹之情。“令我从之,身轻若浮”两句写仙人邀请诗人跟随他,诗人感觉自己身体轻盈仿佛要飘起来。“身轻若浮”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此时的感受,一方面是因为仙人的邀请带来的兴奋和新奇,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仙人世界似乎有一种让人身轻体健的力量,使诗人有了不同于现实的奇妙体验。“道以五鸾,翼以两虬”两句描述了出行的方式。以五只鸾鸟作为引导,以两条虬龙作为羽翼,这种奇特的出行配置,再次体现了仙人世界的超凡和神秘,与现实中人们的出行方式大相径庭,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让读者对仙人的生活有了更具体的想象空间。“朝翔玄圃,夕止蓬丘”两句写早上在玄圃飞翔,晚上在蓬丘停留。“玄圃”和“蓬丘”都是传说中的仙境之地,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天的行程,从一个仙境到另一个仙境,突出了仙人世界的广阔和奇妙,也体现了诗人在这样的世界中自由自在的游历状态。“谒见王母,云眉月眸”两句写诗人拜见王母娘娘的情景。“云眉月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王母的眉毛比作云彩,眼眸比作月亮,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王母的美丽和超凡气质,使王母的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对王母的形象有了直观的感受。“青娥三千,或舞或讴”两句描绘了王母身边有三千美丽的女子,她们有的跳舞,有的唱歌。“青娥三千”写出了人数之多,“或舞或讴”则展现了这些女子的多才多艺和欢乐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王母所在之地的繁华和热闹,也体现了仙人世界的丰富娱乐生活。“风吹琅玕,声如鸣球”两句写风吹动琅玕(一种美玉或美石),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鸣球(一种玉磬)一样悦耳。这是对仙人世界声音的描写,通过对美妙声音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高雅的氛围,从听觉角度展现了仙人世界的美好,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悦耳的声音。“杂花并开,莫知春秋”两句描绘了仙人世界中各种花朵同时开放,让人分不清是春天还是秋天。“杂花并开”写出了花朵的繁多和绚烂,“莫知春秋”则强调了这里季节的模糊,突出了仙人世界的独特,仿佛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充满了永恒的美好。“洪崖先生,劝我此留”两句写洪崖先生劝说诗人留在这个仙境。洪崖先生的出现和他的劝留,使诗歌情节有了一个转折,从单纯的游历和观赏转变为面临选择,也进一步突出了仙人世界的吸引力,同时为下文诗人的回应做了铺垫。“自揣凡骨,非仙者俦”两句是诗人的自我认知。诗人自己估量自己是凡俗的骨相,不是仙人的同类。这里诗人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仙人的差异,体现了诗人的理性和对自身的正确认知,也为拒绝仙人的挽留做了合理的解释,使诗歌的情节发展更加合理。“七情交煎,一触百抽”两句写诗人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相互煎熬,一旦触及就会百感交集。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说明诗人虽然身处仙境,但内心的情感纠葛依然存在,无法摆脱,强调了诗人作为凡人的情感束缚,与仙人世界的超脱形成对比。“又病戆僻,无药可瘳”两句写诗人又患有刚直乖僻的毛病,而且没有药物可以治愈。这进一步解释了诗人不能留在仙境的原因,除了情感上的牵绊,自身性格上的特点也使他难以适应仙人世界,使诗人拒绝留下的理由更加充分,也展现了诗人的真实个性。“崇崇清宫,荡无涯陬”两句描写了仙境中高大的宫殿,广阔无垠。“崇崇”突出了宫殿的高大雄伟,“荡无涯陬”强调了其广阔无边,通过对宫殿的描写,再次展现了仙人世界的宏大和壮丽,也与诗人的凡俗身份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难以融入这样的世界。“列仙如沙,不少一沤”两句写众多的仙人像沙子一样多,自己就像其中的一个水泡一样微不足道。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仙人比作沙子,自己比作水泡,形象地写出了仙人数量之多和自己的渺小,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自己与仙人世界差距的认识,为拒绝留下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的理由。“王母笑听,拜谢扣头”两句写王母微笑着听诗人的话,诗人拜谢王母并叩头。“王母笑听”表现了王母的宽容和温和,“拜谢扣头”则体现了诗人对王母的尊重和礼貌,即使拒绝留下,诗人依然保持着对仙人的敬重,使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归来山林,曷标曷钩”两句写诗人回到山林,思考着什么是标准和约束。“归来山林”表明诗人最终选择回到现实世界,“曷标曷钩”则引发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标准和约束的思考,使诗歌的主题从单纯的游历仙境扩展到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增加了诗歌的深度。“熙熙泰和,长乐无忧”两句描绘了诗人期望的生活状态。希望能在现实生活中达到和乐、太平的境界,长久地快乐而没有忧愁。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虽然离开了仙境,但诗人依然对现实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使诗歌在结尾处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沈明臣《采莲童曲》

下一篇:明·唐寅《无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