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和坊里李端端":善和坊里的李端端,
# 善和坊:扬州街坊名。
"信是能行白牡丹":确实像一朵能行走的白牡丹。
"谁信扬州金满市":谁能想到扬州城中金银满市,
"胭脂价到属穷酸":原来最美的花(李端端)却被穷酸书生(画家本人)所赏识。
# 穷酸:穷而迂腐,古代对没有功名的读书人的一种蔑称。,胭脂价到:一作元来花价。指妓女的赎身价。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人诗。诗歌提到善和坊的李端端,称她如白牡丹般出众;又说扬州城虽繁华,没想到最受推崇的“花价”(代指李端端的声名)竟属于这位看似普通的女子,表达了对李端端出众风采的赞赏,以及对内在价值超越外在表象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善和坊里李端端”,开篇直接点出画中核心人物及其所处地点。“善和坊”是唐代扬州的坊名,常与歌妓聚集相关,点明了李端端的身份背景;“李端端”则是具体人名,以平实的叙述确立了诗歌的描写对象,为后文刻画其形象铺垫。“信是能行白牡丹”,以“白牡丹”作比,生动描绘李端端的形象。牡丹象征富贵艳丽,而“白”字更添清雅洁净之感,既写出她容貌出众、气质不凡,又暗含对其品性的赞美,“信是”二字强化了这种肯定,体现出她在人们心中公认的美好形象。“谁信扬州金满市”,笔锋一转,由人物转向环境。“扬州金满市”描绘出扬州城的繁华富庶,富商云集、金钱遍地的景象与前文李端端的清雅形成对比。“谁信”二字带有反问语气,引发读者思考:在这样一个崇尚金钱的环境中,价值标准会是怎样?“元来花价属穷酸”,揭开谜底,给出出人意料的结论。“花价”既呼应前文“白牡丹”,指代李端端的价值,又暗喻对美好事物的评判标准。“属穷酸”表明真正懂得欣赏李端端(象征美好事物)价值的,并非那些富商巨贾,而是看似贫寒的文人。这句打破了以金钱衡量价值的世俗观念,表达了对文人审美的肯定,也暗含着对世俗价值观的嘲讽。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语言直白如话,看似随口吟成,但其中那种痛快直率、不受拘束的风格,恰恰体现了唐寅作诗乃至为人的鲜明特点。当然,也正因如此,有人批评他的诗“像乞丐唱莲花落般粗俗”(王世贞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