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ìng
zhòng
zhú

朝代:明作者:李东阳浏览量:3
jiāng
huà
zhú
lùn
nán
gāng
dào
fán
nán
jiǎn
gèng
nán
jūn
kàn
xiāo
xiāo
zhī
shù
mǎn
táng
fēng
shèng
hán

译文

不要轻易谈论画竹是难还是易,要说繁复艰难,简约其实更加困难。您看那画作中稀疏的几片竹叶,却仿佛能让整个厅堂充满风雨,寒意难挡。

逐句剖析

"莫将画竹论难易":不要轻易谈论画竹是难还是易,

# 论:谈论。,莫:不要。

"刚道繁难简更难":要说繁复艰难,简约其实更加困难。

# 刚:偏要。

"君看萧萧只数叶":您看那画作中稀疏的几片竹叶,

# 萧萧:稀疏的样子。

"满堂风雨不胜寒":却仿佛能让整个厅堂充满风雨,寒意难挡。

# 寒:寒冷。,不胜:禁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柯敬仲墨竹》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七言绝句,作为一首题画诗,其以元代画家柯九思所作的墨竹图为吟咏对象。诗中深入探讨墨竹绘画的艺术技巧,巧妙揭示“以少胜多”的辩证法思想,鲜明体现出作者崇尚简约的美学理念。全诗虽蕴含深刻哲理,却摒弃直白说教,而是借助生动的艺术形象,将抽象的艺术哲理予以精妙点化,于诗意中自然流淌出对绘画艺术的独到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祖籍茶陵(今属湖南)。居朝五十年,入阁十五年。以馆阁大臣领袖文坛,“天下翕然宗之”,形成以他为首的茶陵派,开“前七子”倡导复古之先河。其诗“出入宋元,溯流唐代”。他为文典雅流丽,试图以复古来扭转台阁体的流弊,主编《大明会典》《历代通鉴纂要》《宪宗实录》《孝宗实录》等。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续稿》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柯敬仲乃元代卓有盛名的书画大家,其笔下墨竹图造诣超凡,以精妙的笔墨与独特的意境享誉画坛。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柯敬仲墨竹》,不仅是一首题咏墨竹画作的诗篇,更可视为一篇别开生面的画论。诗人以凝练的诗句深入探讨柯氏墨竹的绘画技巧,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剖析其笔墨神韵与构图精髓,在诗意的表达中蕴含着对绘画艺术的深刻见解,兼具文学价值与艺术理论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题画诗。诗中围绕元代柯九思的墨竹图展开,通过议论画竹的难易繁简,结合对画面境界的描述,提出“简更难”的艺术创作观,揭示以少胜多的辩证法,展现文人画追求气逸格高的美学境界,体现了作者崇尚简约的美学观点。

2. 写作手法

议论:诗歌前两句“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阐述对画竹艺术中繁简问题的见解,点明艺术创作中“简比繁更难”的观点,引发读者对绘画艺术的思考。通感:后两句“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运用通感手法,将视觉(数叶)转化为听觉(风雨声)和肤觉(不胜寒),通过多重感官的交错,生动展现柯氏墨竹画作的艺术感染力,体现画作“简而妙”的特点。

3. 分段赏析

“莫将画竹论难易”一句以议论起笔,诗人劝诫人们不要轻易评判画竹的难易。“莫将”二字带有恳切的劝说意味,既针对那些对画竹认知肤浅之人,也暗含诗人对自身以往看法的反思,为后文观点的提出做铺垫,引发读者对画竹难易问题的思考。“刚道繁难简更难”进一步深化议论,形成转折。前半句“刚道繁难”指出常人认为绘画繁复艰难的普遍观点,而后半句“简更难”却颠覆常理,强调看似简单的写意画法实则更难驾驭,其中蕴含着深刻的艺术创作哲理,使诗意产生波澜,吸引读者深入探究。“君看萧萧只数叶”是对柯九思墨竹图的描写,诗人引导读者将目光投向画面,“萧萧”不仅描绘出竹叶稀疏的形态,更模拟出风吹竹叶的声响,绘形绘声,生动展现出画面的简洁之美,为下句的意境营造奠定基础。“满堂风雨不胜寒”承接上句,通过通感手法,从视觉的数叶之竹联想到听觉的满堂风雨声,再到肤觉的寒意,生动地展现出这幅简笔墨竹图所蕴含的丰富意境和强大艺术感染力,以具体画面印证“简更难”的观点,使抽象画论变得形象可感。

4. 作品点评

《柯敬仲墨竹》作为题画诗,巧妙地将诗与画论相结合,既有对绘画技巧的理性探讨,又充满诗意的感性表达。李东阳以简洁凝练的笔触,通过议论与描写、通感、对比等手法,深入阐述了“简更难”的艺术创作观,揭示了文人画追求简约而意远的美学精髓。全诗哲理与诗情交融,既展现出作者对文人画的深刻理解,也为读者欣赏墨竹画提供了独特视角,在题画诗中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人以简笔写意赞美画家的简笔写意,诗画相得相彰。

近代陈器之《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 在这首题画诗中,作者称道画家柯敬仲画竹讲求“神形兼备,以形传神”,反映了作者崇尚简约、讲究布局,反对华靡(mi)虚浮的文风。虽是论画,也是论诗。

现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傅璇琮《金元明清诗词》

# 诗人将画理寓子意象之中,颇能耐人寻味。上下两联写法各异,互为调剂,又相得益彰,全诗四句不啻是一篇高度浓缩了的画论。

现代著名诗人、词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国学大师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杨慎《滇海曲》

下一篇:明·唐寅《春游女几山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