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角一声草木哀":北国秋末,霜天晓角,草木似乎都为之震惊悲哀,
# 霜角:秋天吹起的号角。角:古时军中的一种乐器。
"云头对起石门开":盘山顶上云头相对升起,石门也好像敞开了。
# 石门开:两峰对峙,中间如开着的石门。
"朔风虏酒不成醉":在北风中喝着边地的薄酒也没能喝醉,
# 虏酒:边塞地区少数民族酿制的酒。虏:一作边。,朔风:北风。
"落叶归鸦无数来":无数的寒鸦,在风扫落叶中纷纷飞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祸根,
# 销杀气:消除战争的祸根。,玄戈:铁戈,泛指兵器。玄:一作雕。
"未妨白发老边才":情愿终生到老戍守边疆。
# 未妨白发老边才:这句是表示不妨守边到老的意思。未妨:不妨。妨:一作防。
"勒名峰上吾谁与":对有功的名将应刻石勒铭,谁有这样的资格呢,
# 吾谁与:谁是我取法的榜样。,勒名:在石头上刻下姓名。
"故李将军舞剑台":只有像名将李广、李靖这样制止外敌入侵的英雄,才配享有这种荣誉。
# 舞剑台:盘山上有李靖舞剑台。,李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
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
戚继光(1528~1588),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登州(今山东蓬莱)人。他组织训练了“戚家军”,在浙江、福建等地大败倭寇,解除东南沿海倭患,后镇守蓟州十六年,寇不敢犯。张居正死后,南调广东,不久罢归。万历十六年病逝,后追赐谥号“武庄”,又改谥“武毅”。其诗苍劲豪壮、慷慨激昂,既能表达戎马豪情,如“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也能表现士兵生活。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抒怀诗。诗歌描绘了盘山朔地风光与山顶萧瑟之景,表达了作者立功杀敌、青史留名的壮志豪情与宽广雄壮的胸怀。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霜角一声草木哀”中,“霜角一声”是动态描写,划破寂静的山间,而“草木哀”是静态描写,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肃穆的画面。“云头对起石门开”中,“云头对起”是动态,“石门开”的静态画面仿佛也因云的飘动而有了动感,动静结合,使景色更具层次感和画面感。正衬:“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以凛冽的“朔风”、浓郁的“虏酒”,却不能让诗人沉醉,衬托出诗人心系边事、无心饮酒的心境。“落叶归鸦无数来”,以深秋落叶飘零、归鸦乱飞的萧瑟景象,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边地的忧虑之情。借景抒情:“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诗人借军营号角、风云石门、朔风落叶等肃杀秋景,抒发对边地局势的忧虑,以及戍边孤寂之情,将情感寄于自然之景。融情于景:“霜角一声草木哀”,诗人将内心的肃穆哀伤之情,融入“霜角”“草木”的描写中,用“哀”字赋予草木情感,让景物浸染主观情绪,含蓄展现心境。情景交融:“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诗人保家卫国的壮志与眼前壮阔山河之景相融,既展现边地雄浑之景,又凸显愿以白发之身坚守边疆的豪情,景与情浑然一体。用典:“故李将军舞剑台”典出唐初名将李靖,相传其曾于盘山舞剑,后人筑台纪念。诗人借李靖的典故,既表明自己愿如前代名将般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志向,又以“舞剑台”的具体意象,将报国情怀与追慕先贤之情结合,强化了诗歌的爱国主题。
3. 分段赏析
首联“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两句描绘盘山山顶初景。“霜角一声”以军营号角声破题,一个“哀”字赋予草木以情感,渲染出肃穆悲壮的氛围,暗示边塞战事的紧张。“云头对起石门开”则展现出云涌山间、峰峦对峙如石门洞开的壮阔景象,动静结合,既凸显了山势的雄伟险峻,又为全诗奠定了苍凉雄浑的基调。颔联“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两句进一步描写山上秋景。“朔风”呼啸,“虏酒”虽烈却“不成醉”,暗示诗人心系边关,不为美酒所动。“落叶归鸦无数来”,将落叶与归鸦组合,以动衬静,描绘出深秋山顶的萧瑟荒凉,极写环境之孤寂,也折射出诗人内心对边塞局势的忧虑,与首联共同营造出浓郁的边塞氛围。颈联“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两句直抒胸臆。“玄戈”代指兵器,诗人立下誓言,只要手中兵器能消除战争的杀气,即便白发苍苍也要坚守边疆。“未妨”二字语气坚定,展现出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以及甘愿为保家卫国奉献一生的赤胆忠心,彰显出武将豪迈的报国情怀。尾联“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两句借典明志。诗人以“勒名峰上”起问,自问谁能与自己并肩留名青史,随后以“故李将军舞剑台”作答,引用唐初名将李靖的典故。李靖一生征战建功,后人筑舞剑台纪念,诗人以李靖为榜样,表明自己渴望像他一样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将爱国豪情与追慕先贤之情融为一体,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巧妙融合情与景,自然而妥帖。诗人运用“霜角”“朔风”“落叶”“归鸦”等意象,细腻描绘深秋景色,动静结合,声色俱全,有力衬托出边境安宁祥和的和平景象。“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堪称全诗的神来之笔,也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当时诗人正值年富力强、施展抱负之际,登高远眺,胸怀万物,有感而发挥笔成文。诗篇中意境开阔宏大,形象鲜明生动,格调高昂向上,气势雄浑磅礴。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人物如在眼前,极具感染力,令人精神振奋。这首诗充分展现出诗人虽身为武将,却在文学创作上有着较高的诗艺造诣。
# 该诗把悲壮的景色,豪迈的志向,朴实而深沉的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动人心魄!
不详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工第一支部党书记王家渝《中国华诗词鉴赏辞典》
上一篇:明·王问《渔舟》
下一篇:明·蔡汝南《岳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