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金风报素秋":玉露晶莹金风飒爽,报知素秋已至,
# 素秋:秋季。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秋。又秋至则草木渐凋,因以素秋比喻人生晚暮。此处作者兼用二义。,金风:秋风。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玉露:指晶莹的露水。唐《秋兴》之一:“玉露雕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即此意。
"穿针楼上独含愁":独自登上穿针楼,心中满含忧愁。
# 穿针楼:旧俗七夕时妇女多登楼望月穿针,互比灵巧。此处仅指楼,作者未必真会穿针引线也。
"双星何事今宵会":牛郎织女星为何今夜相会,
# 双星:指牵牛星、织女星。
"遗我庭前月一钩":只留下庭前如钩的残月相伴。
# 一钩:指月亮,七月初七日乃上半月,月形如钩。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七言绝句,借七夕时节玉露金风、穿针楼月的秋夜景象,写出了深闺女子独自登楼望月时的离愁别绪。
2. 分段赏析
“玉露金风报素秋”:首句“玉露金风报素秋”,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七夕时节的时令特征。“玉露”描绘出晶莹剔透的秋露,“金风”则渲染出秋风的飒爽清凉,二者共同宣告了素净、清冷的秋天已然到来。短短七字,既点明了诗歌创作的时间背景,又营造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仿佛预示着诗人内心的愁绪也将如这渐浓的秋意般蔓延开来。“穿针楼上独含愁”:“穿针楼”是七夕节妇女乞巧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着民间女子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祈愿。然而,诗人笔下的“穿针楼上独含愁”,却与传统节日的欢快氛围形成鲜明反差。一个“独”字,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孤独状态;“含愁”二字,则直接道出她内心深处的忧愁。在众人欢聚穿针乞巧的热闹时刻,她却独自沉浸在愁思之中,这份不合时宜的孤独与哀愁,引发读者对其心境的好奇与探寻。“双星何事今宵会”:第三句“双星何事今宵会”,诗人将目光投向七夕传说中的主角:牛郎织女。她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出对双星今夜相会这一传统故事的困惑。在传统认知里,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是浪漫且值得期待的,而诗人却对此发出质疑,打破了人们对七夕美好团圆的固有想象。这一疑问背后,暗含着她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与无奈,或许在她看来,即便有短暂的相聚,最终仍要面对分离,这种对相聚意义的追问,折射出她内心深处对离散的恐惧与哀伤。“遗我庭前月一钩”:末句“遗我庭前月一钩”,诗人将视角从天上的双星拉回现实。牛郎织女的相会转瞬即逝,只在她的庭前留下一弯如钩的残月。“遗”字赋予月亮一种被抛弃的意味,仿佛是双星相聚后留给她的孤独见证。这一钩残月,不仅渲染出庭院的清冷孤寂,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残缺与失落。她的愁绪如这残月般,无法圆满,而“月一钩”的意象,也让整首诗在余韵悠长的意境中收尾,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与深沉的思索,深刻地体现出她因家破国亡、流落异乡而产生的飘零之感与凄凉心境。
上一篇:明·纪青《西湖竹枝词》
下一篇:明·高启《戏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