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帘外娟娟月":水晶般的窗帘外面挂着一轮皎洁的月光,
# 娟娟:美好貌,言月光皎洁,月色妩媚。
"梨花枝上层层雪":就像是梨树开花了,且梨花上面铺着一层层晶莹透亮的雪花。
"花月两模糊":花儿和月儿已经模糊难分清楚,
"隔窗看欲无":隔着窗帘似乎好像又没有。
# :没有。
"月华今夜黑":月光在黑夜的衬托之下更是明亮许多,
"全见梨花白":全部都是白色的梨树花开。
# 全见:全部。
"花也笑姮娥":花儿对着嫦娥展颜,
# 姮娥:即嫦娥。一作嫦娥。
"让他春色多":一定是想让嫦娥看看春天美丽的景色。
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吴中四杰”之一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字孟载,号眉庵,祖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元末曾为张士诚记室,不久辞去。明初,任河南荥阳令,官至山西按察副使,后被谗夺职,服劳役于京,卒于工所。杨基是杨维桢的弟子,当时称二人为“老杨”“少杨”。其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并称“吴中四杰”,亦称“明初四杰”,共创北郭诗社。他以诗著称,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其长于诗律,写景新巧,抒情细腻,辞藻秾丽,色彩明爽,诗风轻柔,韵致浓郁。其词也有相似的风格,颇有香奁体风致,但能做到香而不软,丽而不艳。代表作品有《初春》《雪中柳》《清平乐·江宁春馆写怀》《蝶恋花·春闺怨》等。著有《眉庵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吟咏梨花之作。整首词通过描写花月景色的变化,营造出清幽、美妙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正衬:“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以明月的柔和光辉衬托梨花的洁白,以梨花的繁茂映衬月色的清幽,二者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朦胧美妙的氛围。比喻:“梨花枝上层层雪”,将梨花比作层层白雪,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梨花洁白、繁茂的特点,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梨花的美丽,增强了画面的美感和感染力。对比:“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把月色的暗淡和梨花的洁白相比较,突出了梨花在暗夜中的鲜明色彩。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阕,开篇“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诗人将视角聚焦于水晶帘外,那娟娟的明月洒下清辉,与梨花枝上如层层白雪般的花朵相互映衬。“娟娟”一词赋予明月温柔婉约之态,而以雪喻梨花,不仅生动展现出梨花的洁白纯净,更传递出其繁茂簇拥之姿,仿佛能让人看到那满树梨花竞相绽放的热闹场景。随后“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花与月相互交织,融为一体,隔窗眺望,似真似幻,仿若置身于仙境之中。下阕笔锋一转,“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诗人巧妙运用对比,以今夜月色的暗淡,突出梨花的洁白醒目,使其在暗夜中成为视觉的焦点。“花也笑姮娥,让他春色多”,诗人赋予梨花人的情感与神态,让梨花“笑”嫦娥,认为自己的春色更胜一筹。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词的趣味性与浪漫色彩,更从侧面烘托出梨花的艳丽与自信,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梨花的极度赞美与喜爱。
4. 作品点评
全词语言简洁却富有表现力,清新自然又意味深长,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诗人认为梨花特别适宜在月光下和细雨中观赏。以月色比衬花容,是以机趣见巧的小词。
现代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金贵《中国古典诗文名句赏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