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欲去":春天就要过去了,
# 欲:将要。
"如梦一庭空絮":庭院里飘满柳絮,仿佛一场空荡荡的梦。
# 如梦一庭空絮:柳絮飞空,茫茫如梦,人间众生亦各自在梦境里。
"墙里秋千人笑语":墙里有人荡秋千,笑语欢声不断,
"花飞撩乱处":墙外花瓣随风乱舞,一片纷乱。
"无计可留春住":想尽办法也留不住春天,
"只有断肠诗句":只能用令人心碎的诗句来寄托哀愁。
# 断肠:形容伤心之至。痛致肠断,典出《搜神记》:“人杀猿子,猿母悲啼死,破其肠,肠皆断裂。”
"万种消魂多寄与":千般愁绪只能寄托给远方:
# 消魂:悲哀情,亦作“销魂”,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布局矣。
"斜阳天外树":夕阳下的孤树。
# 斜阳天外树:用辛弃疾“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句意。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词。词作借“一庭空絮”“花飞撩乱”等春景,描绘了春天将逝的景象,通过墙内笑语与落花的对照,抒发了留春不得的悲叹,将个人愁思融入家国命运,营造出冷峻哀婉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对比:“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这句话的意思是墙内人沉溺于虚假繁荣,墙外却是王朝衰亡的预兆。欢声笑语与萧瑟凋零的对比,暗讽了明末社会麻木不仁的享乐风气,凸显了作者清醒者的悲愤。用典:“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典出《搜神记》:“人杀猿子,猿母悲啼死,破其肠,肠皆断裂。”典故的意思是猿母失去幼崽的绝望,肝肠寸断。表达了诗人极度的悲伤,使个人悲叹与历史兴亡产生共鸣。化用:“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化用辛弃疾“斜阳天外树”的句意,借经典意象延续情感表达,将个人对春光难留的愁思融入其中,既呼应前人诗意,又让自身悲叹更添深沉韵味。情景交融:下片“无计可留春住”直抒悲叹,又以“斜阳天外树”的暮色景象收尾,将留春不得的怅惘与苍茫暮色交融,景中含情,情由景生,让惜春的伤感在景物中自然流露,感染力更强。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春欲去”直接点出春光将逝的主题,“如梦一庭空絮”以轻盈迷蒙的柳絮喻指春景的虚幻易逝,“空”字暗含怅然。“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墙内传来荡秋千的欢声笑语,墙外却是落花纷飞的杂乱景象,热闹与冷清对照,用人间乐景反衬春光逝去的寂寥无奈。下片:“无计可留春住”直抒留春不得的遗憾,“只有断肠诗句”将深切的惜春之情托于文字,情感直白而浓烈。末句“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把万千愁绪融入苍茫暮色,斜阳映照下的天外树木,让无形的伤感随景物延展,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里,“如梦一庭空絮”是点睛之句。它将沉醉的人、还有清醒却“没辙”的人,都融进了像做梦一样的境地中。那个时代悲剧的深切内涵,从这凄婉的韵味里就能完整地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