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横空星斗寒":一剑横举空中,连星斗都仿佛染上了寒意,
"甫随平北复征蛮":刚刚跟随大军平定北方,又要即刻征讨南方的蛮夷。
"他年觅得封侯印":待将来功成获得封侯的印信,
"愿学幽人住此山":我愿效仿那隐居的贤士,在此山间长住栖息。
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
戚继光(1528~1588),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登州(今山东蓬莱)人。他组织训练了“戚家军”,在浙江、福建等地大败倭寇,解除东南沿海倭患,后镇守蓟州十六年,寇不敢犯。张居正死后,南调广东,不久罢归。万历十六年病逝,后追赐谥号“武庄”,又改谥“武毅”。其诗苍劲豪壮、慷慨激昂,既能表达戎马豪情,如“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也能表现士兵生活。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
1. 分段赏析
“一剑横空星斗寒”以“一剑”开头,用夸张的手法把剑的光芒和天上的星星联系起来,给人一种寒冷、强烈的感受。“横空”既说明剑的气势很猛,也能看出诗人的豪迈;“星斗寒”则用星星的冷光,进一步烘托出边塞征战的紧张肃杀氛围,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融入了内心的感受。“甫随平北复征蛮”里的“甫”字说明时间很紧凑,体现诗人刚结束北方的战争,马上又投入到南方平定叛乱的任务中,连续征战的辛苦可见一斑。“平北”和“征蛮”分别指他在北方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经历,和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的功绩。“他年觅得封侯印”直接说出了对功名的期待,“觅得”二字带着主动争取的意味,和第一句的锐利剑气相呼应。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向往。“愿学幽人住此山”笔锋突然一转,用“幽人”的意象表现出对远离世俗纷扰生活的向往,“此山”特指武夷山,既点明了题目中的山,又用山水的宁静来对比征战的动荡,展现了当下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上一篇:明·许宗鲁《渡白沟》
下一篇:明·蒋山卿《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