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kǒu
bié
yǒu
rén

朝代:明作者:李梦阳浏览量:3
huáng
lóu
qián
hàn
yáng
chéng
shù
luàn
zhōu
dōng
yóu
hèn
shā
cháng
jiāng
xiàng
西

译文

黄楼前夕阳将要落下,汉阳城的树上落满纷纷鸣叫的乌鸦。孤独的小船载着东游的友人在夜晚的渡口停泊,怨恨那滚滚的长江水不向西流去。

逐句剖析

"黄鹤楼前日欲低":黄楼前夕阳将要落下,

# 日欲低:太阳快要落山。欲:将要,快要。唐·许浑《咸阳城东楼》:“山雨欲来风满楼。”

"汉阳城树乱乌啼":汉阳城的树上落满纷纷鸣叫的乌鸦。

# 乌啼:乌鸦叫。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孤舟夜泊东游客":孤独的小船载着东游的友人在夜晚的渡口停泊,

# 孤舟:孤独的小船。

"恨杀长江不向西":怨恨那滚滚的长江水不向西流去。

# 恨杀:怨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口夜泊别友人》是明代李梦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点明时间是傍晚,地点在黄鹤楼前,同时通过描写汉阳城树上乌鸦啼叫的声音,渲染出一种黯淡、伤感的氛围。后两句将自己的愁绪和遗憾寄托于长江,埋怨长江不向西流,生动地表达出离别的不舍,体现出深深的愁绪。整首诗语句新奇独特,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

李梦阳(1473~1530),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号空同子,祖籍河南扶沟。弘治进士,历官户部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等职,天启初追谥景文。李梦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前七子”,是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又与何景明、徐祯卿等号称“十才子”。其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为矫“台阁体”之流弊,他标举汉魏盛唐,强调真情,重视格调,肯定“真诗乃在民间”。著有《空同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李梦阳被重新起用,担任江西提学副使。在赴任途中,他路过汉口,在夏口与友人分别时,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这首《夏口夜泊别友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围绕着送别友人展开。全诗营造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东游途中与友人离别的不舍。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黄鹤楼前日欲低”中黄鹤楼作为武汉标志性古迹,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李白曾在此留下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此时诗人在黄鹤楼前,目睹夕阳渐渐西沉,那昏黄的余晖洒下,营造出黯淡、伤感的氛围。“汉阳城树乱乌啼”中汉阳城在长江北岸与武昌隔江相望,崔颢笔下“晴川历历汉阳树”描绘过它的景致。而此刻树上乌鸦杂乱啼叫,更添凄凉。这两句紧扣题目,勾勒出夏口暮景,传递出感伤之情。后两句:“孤舟夜泊东游客”,诗人没有直接描述与友人告别的场景,仅以“孤舟夜泊”四字含蓄表达。“孤”字凸显离友后的孤独,“东游客”表明自己要顺江东游,进一步流露出思乡之意。诗人本就漂泊他乡,如今还要继续远行,孤独与思乡之情在“孤舟夜泊”时愈发浓烈。“恨杀长江不向西”想象奇特大胆。诗人想借江水回乡却不能,只能埋怨长江不向西流。虽不合常理,却真切地展现出他强烈的思乡心愿。这种想象让结句充满豪迈气概,在送别愁苦中增添了别样的力量,使全诗在黯然神伤里透出一股激昂,读来令人感奋,在众多送别思乡诗中独具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恨杀长江不向西”,表现与友人难分难舍之情最是到位,与唐·金昌绪之“打却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同一思致,恰以悖理而中情。

现代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原副局长成志伟《中国古代诗歌精华·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王履《日月岩》

下一篇:明·高启《明皇秉烛夜游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