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屦逍遥五柳旁":我扶着拐杖缓缓漫步在陶宅前的五棵柳树旁,
# 屦:一作履。
"一辞独擅晋文章":陶渊明先生的《归去来兮辞》独揽晋代诗篇。
# 一辞:指《归去来兮辞》。
"黄花本是无情物":菊花是没有感情的事物,
# 黄花:菊花。
"也共先生晚节香":却也能使先生晚年仍淡泊名利。
明代大臣、诗人
于谦(1398~1457),明代大臣、诗人。字廷益,号节庵,因官至少保,故世称于少保,谥号忠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进士,历任河南、山西等地巡抚,正统末召为兵部左侍郎,迁兵部尚书。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其诗作更多的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和深刻反思,风格遒劲、兴象深远。主要作品有《石灰吟》《荒村》《入塞》等。后人辑有《于忠肃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闲适自在的生活图景,由景及人赞扬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将黄花与陶渊明高尚品德相联系,勾勒出陶渊明超然物外、文采斐然、品德高尚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对高尚情操与纯洁灵魂的向往与追求。
2. 分段赏析
“杖屦逍遥五柳旁”一句描绘诗人拄杖漫步于柳树旁的悠然姿态,“杖屦”点明诗人行动方式,“逍遥”直接展现出诗人自在闲适的状态,同时“五柳”巧妙关联陶渊明,暗示此地与陶渊明的渊源,为后文怀古铺垫;“一辞独擅晋文章”,“一辞”指代陶渊明的文章,“独擅”高度赞扬陶渊明在晋代文章领域独树一帜、无人能及的卓越地位,简洁有力地表达出诗人对于陶渊明文学成就的钦佩与赞美;“黄花本是无情物”,将菊花称作“无情物”,看似否定菊花的情感,实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先以平淡之语引出菊花,为下文转折蓄势;“也共先生晚节香”,笔锋一转,点明菊花也与陶渊明一样,有着高洁的晚节,以菊花的“香”象征陶渊明高尚的品格,借物喻人,生动形象地赞颂了陶渊明坚贞不屈、高洁傲岸的气节,同时也暗含诗人对这种品格的向往与追求。
上一篇:明·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
下一篇:明·沈明臣《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