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ò
jiàn
bái
bié
zhū
zhòng
kāi
zhāng
ōu
jiāng

朝代:明作者:陈鹤浏览量:3
zuò
jiǔ
běi
fēng
jiāng
shēng
dài
yuǎn
shā
chóu
chū
dào
bìn
xiāng
mèng
jiā
lín
jìng
cán
dēng
hán
yǒu
luò
huā
huái
怀
jūn
nán
mèi
bié
zhuǎn

译文

久坐之后,北风吹了起来,江水声裹挟着远方的沙尘。客居的愁绪刚到鬓边,思乡的梦从未离开过家。树林寂静,没有残留的叶子,灯烛寒冷,有灯花落下。思念你,夜晚难以入睡,离别的思绪变得像乱麻一样。

逐句剖析

"坐久北风起":久坐之后,北风吹了起来,

"江声带远沙":江水声裹挟着远方的沙尘。

"客愁初到鬓":客居的愁绪刚到鬓边,

# 初到鬓:指角才开始斑白。

"乡梦不离家":思乡的梦从未离开过家。

"林静无残叶":树林寂静,没有残留的叶子,

"灯寒有落花":灯烛寒冷,有灯花落下。

# 落花:指灯花。

"怀君夜难寐":思念你,夜晚难以入睡,

"别绪转如麻":离别的思绪变得像乱麻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坐见白发寄别朱仲开张瓯江》是明代诗人陈鹤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歌首联写夜坐时北风起、江声带沙的景象;颔联写客愁催生出白发,乡梦总不离家;颈联描绘林静无叶、灯寒花落的凄清;尾联写因思念友人而难眠,别绪如麻。运用借景抒情、意象组合等手法,表达了客居的愁绪、思乡之情与对友人的怀念。全诗情感深沉,意境凄清。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诗题中的 “瓯江” 这一地理名称,暗示了诗人或许是在客居瓯江地区的时候创作了这首诗。陈鹤(号海樵)可能客居瓯江时,在寒夜独坐见白发,心生愁绪,便写下此诗寄给朱仲开、张瓯江两位友人,收录于《海樵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思乡诗。介绍了诗人夜坐时北风起、江声远,客愁生白发、乡梦不离家,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怀友难寐、别绪如麻的情景,营造了凄清氛围,表达了思乡与怀友之情。

2. 写作手法

以动写静:“江声带远沙”,以江水流动带起远沙的声音,衬托出夜坐时的宁静,用动态的声音反衬环境的寂静。比喻:“别绪转如麻”,将离别后的思绪比作乱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别绪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意象组合:“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将“北风”“江声”“远沙”等意象组合,勾勒出寒夜江边的苍茫景象,渲染出孤寂氛围。对比:“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以“林静无残叶”的静态萧索与“灯寒有落花”的动态细微相对比,突出了冬夜环境的寂静与凄清,让画面更具层次感,强化了孤寂氛围。

3. 分段赏析

首联“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诗人久坐之后,感受到北风吹起,耳畔传来江水裹挟着远方沙尘的声音。“坐久”既点出时间之长,也暗示心境的孤寂;“北风”带来寒意,“江声”则以动衬静,拓展了诗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寒夜的清冷与辽阔。颔联“客愁初到鬓,乡梦不离家”:客居的愁绪刚刚爬上鬓角,便已催生出白发;梦中所到之处,没有一处不是家乡。“客愁初到鬓”将无形的愁绪与有形的白发相连,写愁绪之深;“乡梦不离家”则直抒胸臆,写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动人。颈联“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树林寂静,连残叶都已落尽;灯烛带着寒意,不时有灯花落下。“林静无残叶”勾勒出冬夜林木的萧索,“灯寒有落花”则以灯花的细微动态,衬托出环境的寂静与寒冷,进一步渲染凄清氛围。尾联“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思念着你们,夜晚难以入睡,离别的思绪像乱麻一样缠绕心头。“怀君”点出对友人的牵挂,“夜难寐”写出思念之深;“别绪转如麻”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生动表现出别后的烦乱心绪。

4. 作品点评

《夜坐见白发寄别朱仲开张瓯江》在写作上注重情境铺垫与情感表达的衔接,前三联细致描绘作者所处所感的情境,为后文情感抒发打下基础,末联仅以“云海各天涯”一句点出对友人的挂念,虽笔墨简练却情感直白,思念关切之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能让读者从深切的悲凉与感叹中体会到友情的珍贵。此诗虽为五律,中二联的对仗展现出一定的创作功力,且末联虽有前人旧套的痕迹,却与前三联的情感铺垫紧密贴合,读来熨帖流畅,无生硬平淡之感。更因全诗贯穿着作者的真情实感,作品韵味接近朴实浑厚的《古诗十九首》,体现出情感真挚、表达自然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佚名《中秋玩月》

下一篇:明·陈第《感古十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