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怜汝自樵苏":我怜惜着你,弟弟,你在家中靠砍柴割草维持着清苦的生活,
# 樵苏:打柴割草。,生涯:生计。
"时序惊心尚道途":而我惊叹时光飞逝,自己却还在这漫长的道路上漂泊奔忙。
# 尚道途:还在旅途中奔走忙碌。,时序:时节。
"别后几年儿女大":分别多年后,你的儿女都已长大,
"望中千里弟兄孤":我遥望千里之外,想到兄弟分离,心中满是孤寂。
"秋天落木愁多少":秋天的落叶引发了我无尽的愁绪,
# 落木:落叶的树木。
"夜雨残灯梦有无":夜雨中的残灯让我的梦境变得虚幻迷茫。
"遥想故园挥涕泪":遥想故乡,我不禁泪流满面,
"况闻寒雁下江湖":又听到寒雁飞过江湖的声音,更增添了我的思乡思亲之愁。
# 寒雁:秋天的大雁,大雁飞行时前后有序,故古人用雁行比喻兄弟。
明代文学家
谢榛(1495~1575),明代文学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早年苦学诗,西游彰德受到赵康王礼遇。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谢榛与李攀龙、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结诗社,并称“后七子”。其倡导取法盛唐,为诗以律绝见长。后遭王攀龙排斥,客游于秦、晋藩王间,颇受尊崇。他一生未仕,力主诗摹盛唐,诗风婉然唐音。著有《四溟山人集》《四溟诗话》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人诗。描绘了诗人秋日漂泊在外,对以樵苏为生的弟弟的怜惜,感慨时光流逝儿女长大,兄弟却相隔千里。借秋天落木、夜雨残灯之景,营造凄凉氛围,抒发自己孤寂无奈及对弟弟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直接表明遥想故乡时不禁涕泪横流,听闻寒雁声后更是悲痛,直白地抒发了思乡怀弟的深厚情感。借景抒情:“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借秋天落木的萧索、夜雨残灯的凄凉之景,抒发内心的愁绪以及对与弟弟梦中相见的期盼,使情感更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诗人分别从弟弟与自身的境遇切入。一方面,展现出自己离乡漂泊、四处奔波的困窘;另一方面,也因此牵出对身处故园、辛勤操持生活的弟弟的深切思念。弟弟独自承担着生活的重担,而自己同样在漫长旅途中疲惫奔波,这种处境让思念之情愈发浓烈。颔联转而描述分别后的状况。“儿女大”三个字,不经意间透露了离家已然过去漫长的岁月,时光的悄然流逝令人感慨万千。“弟兄孤”则深刻地凸显出兄弟间深厚的手足情谊,即便相隔千里,那份牵挂与孤独之感却从未消减。颈联中,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内心孤寂且无奈的情绪,融入到秋风瑟瑟、落叶纷飞,以及夜雨淅沥、残灯如豆的凄凉情境之中。在这清冷的氛围里,他只能寄望于在梦中与弟兄相见,这份对团聚的渴望,真挚而动人,极富感染力。尾联,诗人直截了当地抒发内心的情感。在寒雁阵阵、飞向江湖的凄清画面衬托下,一个在异乡挥泪思念故乡与兄弟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将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
上一篇:明·袁崇焕《边中送别》
下一篇:明·谢榛《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