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tái

朝代:明作者:王廷相浏览量:3
rén
jiàn
hái
shàng
shí
tái
jiǔ
yuè
bēi
fēng
sān
jiāng
hòu
yàn
lái
yún
tōng
bǎi
yuè
hán
yǐn
péng
lái
zhú
yīn
shū
duàn
píng
gāo
shǒu
chóng
huí

译文

古代的人已经看不到了,只能登上这古老的楼台。九月里悲凉的风刮起,三江边等待南飞的大雁到来。浮云飘向遥远的百粤之地,寒冷的太阳隐没在蓬莱仙山之后。被贬谪的人音信断绝,独自登上高处,忍不住频频回头张望。

逐句剖析

"古人不可见":古代的人已经看不到了,

"还上古时台":只能登上这古老的楼台。

"九月悲风发":九月里悲凉的风刮起,

"三江候雁来":三江边等待南飞的大雁到来。

# 三江:三江口,一名荆江口,又名西江口,在今湖南岳阳县北,为洞庭水入江处。

"浮云通百粤":浮云飘向遥远的百粤之地,

# 百粤:又作“百越”,泛指我国古越族散居的江浙闽粤等地方。

"寒日隐蓬莱":寒冷的太阳隐没在蓬莱仙山之后。

"逐客音书断":被贬谪的人音信断绝,

"凭高首重回":独自登上高处,忍不住频频回头张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台》是明代诗人王廷相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以登台望远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及自身漂泊的孤寂之情。通过描写九月悲风、南飞候雁、浮云蔽日等景象,营造出苍凉萧瑟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落寞。同时,“逐客音书断”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作为迁客的孤独与无奈。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明代诗歌关注现实、注重抒情的创作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古人不可见,还上古时台”直抒胸臆,通过“不可见”与“还上”的对照。,凸显诗人对前贤的追慕之情;颔联“九月悲风发,三江候雁来”以“悲风”“候雁”的典型意象渲染秋意萧瑟,暗含游子思归之意;颈联“浮云通百粤,寒日隐蓬莱”运用“浮云”“寒日”的视觉意象,既展现辽阔空间又暗示时光晦暗;尾联“逐客音书断,凭高首重回”以“音书断”的孤寂与“首重回”的动作收束全篇,将羁旅之愁推向高潮。全诗通过登台所见所感,“悲风”“雁来”“浮云”“寒日”等意象层层递进,在“不可见”“音书断”的怅惘中,体现了明代文人诗歌沉郁苍劲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廖孔说《不似》

下一篇:明·秋潭舷公《秋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