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萋萋小楼西":小楼西边的原野一片葱茏,
# 烟草萋萋:一作“萋萋芳草”。
"云压雁声低":云朵低垂,飞雁哀鸣。
"两行疏柳":两行衰柳,
"一丝残照":被一缕残阳映照着,
"数点鸦栖":几只乌鸦栖息在枝头。
# 数:一作“万”。
"春山碧树秋重绿":山上草木在秋风里仍带些绿意,
"人在武陵溪":远游的人却在外漂泊无依。
# 武陵溪:借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事,借指爱人在远方。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无情明月":清冷的明月,
"有情归梦":光辉游子思乡的梦魂,
# 归梦:指远游人惦念家里的魂梦。
"同到幽闺":一同来到那思妇的空闺。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与秋怀的词。词中通过秋景与怀远之情的交织,勾勒出一幅萧瑟孤寂的秋日闺思图,含蓄地表达了女子对远人的思念与秋夜独处的幽怨。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烟草萋萋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数点鸦栖”,作者勾勒出一幅凄凉秋景。萋萋烟草、低沉雁声、疏柳残照、暮鸦栖息,景中弥漫着孤寂清冷之感。词人将自己的愁绪融入其中,借景传情,生动展现出主人公的落寞与惆怅,情景交融,营造出浓郁的哀伤氛围。对比:“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乌鸦飞倦后尚且知道归巢,而人远游却不知返家,这一鲜明对比让闺中妇人愁肠百结,黯然销魂的怀念之情与孤独之感跃然纸上。
3. 分段赏析
上片在笔法上颇具层次,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声响有色彩,可谓参差交错,疏密得当。虽通篇皆为秋景描绘,但句句含情,情景交融,从不同角度与侧面生动渲染了思妇的满腹愁绪,凸显其盼望远行人归来的迫切心境。“烟草萋萋小楼西,云压雁声低。”闺中妇人伫立楼头,抬头则见空中云层低垂。前句表面写草,实则写人,既交代闺思地点在小楼西侧,也暗示闺妇并非普通农妇,而是居住小楼上的有身份之家女性,更以萋萋芳草喻示思妇对远游者的绵绵情思;后句以幽咽悲切的征雁鸣声不时传入耳中,增添秋日画面的悲凉氛围,烘托思妇的感伤情怀。北雁南飞,让人想到一年一度秋风萧瑟,雁去尚有归时,人儿远去却无归期,思妇的伤怀之情不言而喻。“两行疏柳,一丝残照,数点鸦栖”三句,描绘衰柳稀疏、一抹斜阳、万点昏鸦归巢的景象,尽显萧瑟凄凉。乌鸦飞倦后尚且知道归巢,而人远游却不知返家,这一鲜明对比,让闺妇愁肠百结、黯然销魂的怀念与孤独之感跃然纸上。下片直接刻画闺妇从盼到怨的心理活动。“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思妇目睹萧瑟秋景已心生悲戚,何况树木再次转绿,人仍未归,那绵绵情思难以排遣。接着“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三句为思妇想象之语,以虚笔写来,读者不难想见一位翘首以待的思妇空立楼头埋怨圆月的情景:天边残照已然消失,凉风阵阵袭来,她却仍不肯归返,仰望明月,思绪飞越千山万水。面对圆月,她发出埋怨,说明月无情地照耀着她与远游人,只顾自身圆满,却不顾人间团圆。
4. 作品点评
《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全篇景语如绘,笔致细腻,勾勒鲜活,不写浮泛的情与景,而是着力描摹人物心曲的流转,令情思表达含蓄深婉,情愫幽绵,哀婉悱恻,闺妇形象跃然纸上。
# 全词写景淡雅,抒情委婉,笔触细腻,传情感人,是刘基词作中优秀的篇什之一。
现代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马大品《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
上一篇:明·郭登《楸子树》
下一篇:明·朱阳仲《长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