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ǔ
lùn

朝代:明作者:刘基浏览量:3
dōng
líng
hóu
fèi
guò
zhǔ
ér
yān
zhǔ
yuē
:“
:“
jūn
hóu
?”
?”
dōng
líng
hóu
yuē
:“
:“
jiǔ
zhě
jiǔ
zhé
zhě
jiǔ
mèn
zhě
wén
zhī
xiè
fēng
yōng
tōng
dōng
chūn
shēn
wǎng
qiè
yǒu
yuàn
shòu
jiào
yān
。”
。”
zhǔ
yuē
:“
:“
ruò
shì
jūn
hóu
zhī
yòu
wéi
?”
?”
dōng
líng
hóu
yuē
:“
:“
wèi
jiū
ào
yuàn
xiān
shēng
jiào
zhī
。”
。”
zhǔ
nǎi
yán
yuē
:“
:“
tiān
dào
qīn
wéi
zhī
qīn
guǐ
shén
líng
yīn
rén
ér
líng
shī
cǎo
guī
rén
líng
zhě
tīng
ér
tīng
qiě
jūn
hóu
zhě
yǒu
zhě
yǒu
jīn
shì
suì
tuí
yuán
zhī
lóu
guǎn
huāng
zhēn
duàn
gěng
zhī
qióng
ruí
shù
qióng
fēng
chán
zhī
fèng
shēng
lóng
guǐ
lín
yíng
huǒ
zhī
jīn
gāng
huá
zhú
qiū
chūn
zhī
xiàng
bái
tuó
fēng
dān
fēng
bái
zhī
shǔ
jǐn
wán
zhī
suǒ
jīn
yǒu
zhī
wéi
guò
zhī
suǒ
yǒu
jīn
zhī
wéi
shì
zhòu
huā
kāi
zhě
xiè
qiū
chūn
zhě
xīn
tuān
zhī
xià
yǒu
shēn
tán
gāo
qiū
zhī
xià
yǒu
jùn
jūn
hóu
zhī
zhī
wéi
?”
?”

译文

东陵侯被废黜以后,到司马季主那里去占卜。司马季主问道:“君侯您要占卜什么事呢?”东陵侯说:“久卧在床的人总想起床,长期冬眠的动物想要醒来,长期郁闷的人总想要发泄。我听说蓄积太多就需要发泄,闭塞到极点就会通达。热得太厉害就需要吹风,堵塞到了极致就需要通畅。一冬一春之间,不会总是屈而不伸的,事物间总是一起一伏,没有只去不来的。我内心对此还是有疑惑,希望得到你的指教。”司马季主说道:“照你刚才这么说,说明您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何必还要来占卜呢?”东陵侯说:“我还是觉得我还没有懂得其中的奥秘,恳请先生尽力的教导我。”司马季主这才说道:“唉!天道会亲近什么人啊?它只会亲近那些有德行的人;鬼神有什么灵验呢?鬼神只是靠人事才显示出灵验来。占卜用的蓍草,只不过是枯草;龟甲,也只不过是枯骨,它们都只不过是物罢了。人,总比物要有灵性,为什么不相信自己而去相信物呢?况且,君侯您为什么不想想过去呢?有过去就有今天,因而,那些碎瓦断墙,曾经是过去的舞台歌榭;那些荒木断枝,也曾经是过去的玉树琼枝;今天在风露中哀鸣的蟋蟀和蝉,也曾是以往的华美的笙笛之音;幽暗的磷光鬼火,正是过去的金灯华烛;那秋日的苦菜和春天的荠菜,也正是过去的象白驼峰;那红色的枫树和白荻,也是过去的蜀锦齐纨。以往没有的,今天有了,这并不为过,而以往有的,今天失去了也并非显得不足。因此,一日一夜之间,花开又花落;一春一秋之间,万物凋零又复苏。湍急的流水下,必定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深谷。这些道理,君侯您是明白的,那么您何必占卜呢?”

逐句剖析

"东陵侯既废":东陵侯被废黜以后,

# 废:指秦亡后失侯爵。,东陵侯:指召平。秦朝时为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为布衣,在长安城东种瓜,瓜的味道很美,称为东陵瓜。见《史记·萧相国世家》。

"过司马季主而卜焉":到司马季主那里去占卜。

# 卜:占卜,指古人用龟甲、蓍草等预测吉凶的活动。,司马季主:西汉初年人,以占卜闻名。

"季主曰":司马季主问道:“

"君侯何卜也":君侯您要占卜什么事呢?”

"东陵侯曰":东陵侯说:“

"久卧者思起":久卧在床的人总想起床,

"久蛰者思启":长期冬眠的动物想要醒来,

# 启:开,出来。,蛰:虫类冬眠。

"久懑者思嚏":长期郁闷的人总想要发泄。

# 嚏:打喷嚏。,懑:郁闷。

"吾闻之蓄极则泄":我听说蓄积太多就需要发泄,

"閟极则达":闭塞到极点就会通达。

# 閟:闭塞。

"热极则风":热得太厉害就需要吹风,

"壅极则通":堵塞到了极致就需要通畅。

"一冬一春":一冬一春之间,

"靡屈不伸":不会总是屈而不伸的,

# 靡:无;没有。

"一起一伏":事物间总是一起一伏,

"无往不复":没有只去不来的。

"仆窃有疑":我内心对此还是有疑惑,

# 仆:自称谦词。

"愿受教焉":希望得到你的指教。”

"季主曰":司马季主说道:“

"若是":照你刚才这么说,

"则君侯已喻之矣":说明您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

# 喻:明了,明白。

"又何卜为":何必还要来占卜呢?”

"东陵侯曰":东陵侯说:“

"仆未究其奥也":我还是觉得我还没有懂得其中的奥秘,

"愿先生卒教之":恳请先生尽力的教导我。”

# 卒:尽力。

"季主乃言曰":司马季主这才说道:“

"呜呼":唉!

"天道何亲":天道会亲近什么人啊?

# 天道何亲:天道何亲?惟德之亲:《尚书·蔡仲之命》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道:上天的意志。

"惟德之亲":它只会亲近那些有德行的人;

"鬼神何灵":鬼神有什么灵验呢?

"因人而灵":鬼神只是靠人事才显示出灵验来。

"夫蓍":占卜用的蓍草,

# 蓍:草名,古人用其茎进行占卜。

"枯草也":只不过是枯草;

"龟":龟甲,

# 龟:古代取龟的腹甲用来占卜。

"枯骨也":也只不过是枯骨,

"物也":它们都只不过是物罢了。

"人":人,

"灵于物者也":总比物要有灵性,

"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为什么不相信自己而去相信物呢?

"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况且,君侯您为什么不想想过去呢?

# 昔者:指为官之日。下句“今日”指被废之日。

"有昔者必有今日":有过去就有今天,

"是故碎瓦颓垣":因而,那些碎瓦断墙,

"昔日之歌楼舞馆也":曾经是过去的舞台歌榭;

"荒榛断梗":那些荒木断枝,

# 断梗:草木的断枝。梗:草木枯枝。,荒榛:指灌木丛生。榛:树丛。

"昔日之琼蕤玉树也":也曾经是过去的玉树琼枝;

# 琼蕤玉树:指美好的花草树木。琼,美玉。蕤,草木的花下垂的样子。

"露蛬风蝉":今天在风露中哀鸣的蟋蟀和蝉,

# 蛬:同“蛩”,蟋蟀。

"昔日之凤笙龙笛也":也曾是以往的华美的笙笛之音;

# 凤笙龙笛:并为乐器名。因像龙凤之形或饰有龙凤彩绘,故称。这里指悦耳的音乐。

"鬼燐萤火":幽暗的磷光鬼火,

# 鬼燐:即磷火。夜间火焰呈淡绿色,旧时人有的认为它是鬼火。

"昔日之金釭华烛也":正是过去的金灯华烛;

# 金釭:金属容器,古时用来作灯照明。釭,通“缸”,灯。

"秋荼春荠":那秋日的苦菜和春天的荠菜,

# 荠:菜名,味甘。,荼:菜名,味苦。

"昔日之象白驼峰也":也正是过去的象白驼峰;

# 象白驼峰:大象的脂肪和骆驼背上的肉峰,都是名贵食品。象白:象的脂肪。一说即象鼻。白,古“鼻”字。驼峰:骆驼的肉峰。

"丹枫白荻":那红色的枫树和白荻,

# 荻:草名,其花白色,故称白荻。,枫:即枫树,叶经霜变红,故称丹枫。

"昔日之蜀锦齐纨也":也是过去的蜀锦齐纨。

# 蜀锦齐纨:指四川出产的锦和山东出产的纨。齐纨:山东出产的白色细绢。纨,绢。

"昔日之所无":以往没有的,

"今日有之不为过":今天有了,这并不为过,

"昔日之所有":而以往有的,

"今日无之不为不足":今天失去了也并非显得不足。

"是故一昼一夜":因此,一日一夜之间,

"华开者谢":花开又花落;

# 华:古“花”字。

"一秋一春":一春一秋之间,

"物故者新":万物凋零又复苏。

"激湍之下":湍急的流水下,

"必有深潭":必定有深潭;

"高丘之下":高山之下,

"必有浚谷":必有深谷。

"君侯亦知之矣":这些道理,君侯您是明白的,

"何以卜为":那么您何必占卜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司马季主论卜》是明代谋略家、文学家刘基创作的文章,表面似在阐述“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的命理观,实则影射元末因前期肆意妄为而导致的腐败乱象,对当代统治者亦具警示意义。文章以对话为载体,借汉初东陵侯失势求复、向司马季主问卜之事展开论说,着重阐释物极必反、因果循环之理,借天道鬼神议题质疑其存在的合理性,内涵深邃。全篇以寓言叙事说理,形式别出心裁,巧用比喻、排比修辞,文气贯通,借自然万物兴衰喻人事更迭,说理鞭辟入里。文章短小精悍,问答之间,层层递进,将事理剖析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代末年,刘基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职,后因遭排挤辞官归隐,著有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作者擅长借助文中艺术形象,批判元末暴政与世风。《司马季主论卜》收录于《郁离子·天道篇》,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本文采用对话形式,借汉初东陵侯被废黜后想重新起用、向司马季主问卜之事展开议论,极力阐述物极必反、因果循环之理,提出“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借天道与鬼神之事怀疑并否定天道鬼神,寓意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哲理散文,通过东陵侯被废黜后向司马季主问卜、季主以对话形式层层析理的故事,介绍了人事盛衰无常、因果循环的规律。揭示了一切事物皆遵循“无往不复”的循环本质,进而否定对天道鬼神的迷信,强调“人灵于物”,应自省自强、把握自身命运的深刻哲理。

2. 写作手法

比喻:“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此句以三个日常生理现象为喻,“久卧”后想坐起、“久蛰伏”后想活动、“胸闷”时想打喷嚏,均是普通人熟悉的生活体验。本体是东陵侯被废黜后的心理状态,喻体是具体的生理反应。通过这一比喻,作者将“压抑到极致必求释放”的抽象规律,转化为读者能立刻理解的“身体需求”,既暗示东陵侯“困于境”的现实,又为后文“求变”的诉求做铺垫。排比:“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两组排比由“时间”到“空间”,由“现象”到“本质”,逻辑层次分明:先通过“昼夜交替”“春秋轮回”说明“变化是常态”,再通过“激流与深潭”“高山与深谷”的依存关系,进一步点破“矛盾统一”的哲理。对比:司马季主以“昔日”与“今日”的场景、事物对举,通过具体可感的物象变化,直观呈现“繁华终成废墟”的盛衰规律。如:“歌楼舞馆”(昔日的奢靡享乐)与“碎瓦颓垣”(今日的残败荒凉)形成对比等。这些对比强化了“昔日之盛”与“今日之衰”的撕裂感。读者从具体的物象变迁中,直观感受到:一切繁华皆如过眼云烟,衰败是必然的归宿。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东陵侯本是秦朝封侯的显贵,至汉时却沦落为平民。这种身份的剧烈跌落,对他而言绝非光彩之事。他虽能说出“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这般关于事物消长规律的道理——蓄积到极点便会释放,闭塞到极致终会通达;炎热至极生风,壅塞至深则通——却因自身正陷在这“蓄极”“閟极”的处境中,如同“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当局者,难以真正参透变化的本质。于是,他选择向司马季主问卜,试图借占卜寻求解脱与指引。这一段通过东陵侯的自白,既交代了人物背景的戏剧性转折,也点出了他“知其理而困于境”的矛盾心理:理性上明白万物循环的规律,情感上却仍困于得失的纠结,故需借助外力来确认或安抚内心的困惑。第二段:面对东陵侯的追问,司马季主并未直接解答,而是以尖锐的反问切入:“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他首先否定了占卜的神秘性——蓍草不过是枯草,龟甲只是枯骨,本质上都是无生命的“物”;真正灵验的并非鬼神或占卜,而是人自身的理性与德行。进而,他以大量具体意象展开论证:碎瓦颓垣曾是歌楼舞馆,荒榛断梗曾是琼花玉树,露蛬风蝉曾是凤笙龙笛……这些今昔对比的场景,直观呈现了事物“新故相推”的必然性:昔日没有的,今日出现不足为奇;昔日拥有的,今日消失也不必遗憾。在此基础上,司马季主进一步点破矛盾的统一性:“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流之下必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深谷。这些自然现象的类比,将抽象的哲理转化为具象的生活经验,让人轻易理解“变化”才是永恒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论述虽与《老子》“反者道之动”、《庄子》“方生方死”的思想相通,与苏轼“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的感悟呼应,却未停留在玄虚的理论层面,而是通过“碎瓦”“荒榛”“鬼燐萤火”等日常可见的事物,将哲理落到实处。这种“形象化说理”的方式,让原本抽象的“变与常”“得与失”变得可触可感,正是文章最动人之处——它不依赖玄奥的概念,而是用生活的细节,让读者自己悟透“万物循环”的真相。

4.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虽浸染着浓郁的哲理意蕴,蕴含着深刻且具有启发性的人生思考,但字里行间奔涌着的深沉生命感慨与难以释怀的幽微牢骚,依然清晰可触。其文本虽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展开,然而无论是设问者的叩问还是应答者的阐释,本质上都指向同一个精神诉求——探寻自我超脱的路径。提问者的困惑与答疑者的困惑本质上同出一源,而答疑者的困惑最终仍指向作者对世事的无力感与无奈。因此,综观全文,作品最核心的精神内核,实则是对“委运任化”这一人生态度的深刻诠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疑元末旧臣不见用于新朝者,多有时命之感,以故设词以规调也。自首至尾,总是一个屈伸起伏道理。东陵候止觉得久废当用,而不念及既用当度,所以有疑。司马季主提出“君侯何不思昔者”一句,如冷水浇背,令人吃惊,才是和盘打算,妙法其中。抚今追昔一段,说得如许悲凉,富贵骄人之徒读之,便是一服清凉散也。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六

# 通篇只说得一个循环道理。吃紧唤醒东陵处,全在“何不思昔者”一句,以下总发明此意。世之人,类多时命之感,读此可以晓然矣。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李日华《画兰》

下一篇:明·王守仁《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