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芳绿涨绿连天":红花盛开绿叶涨满,绿意连接着天际,
"夹岸蘼芜匝涧湾":两岸长满蘼芜环绕山涧湾流。
"别有鼓吹喧渡口":另有一片鼓乐喧嚣在渡口,
"不教蚯蚓叠阳关":不让蚯蚓来把阳关曲叠奏。
"殷郎咄咄书空易":殷浩空书“咄咄”容易,
"汉吏期期奉诏难":汉吏翻译诏书艰难。
"华苑公私猜典午":华美园林公私猜忌如司马氏专权,
"荜门佶屈课殷盘":柴门里屈解《易经》像周公旦占卜。
"连营甲卒枚前哄":军营士兵列队前呼后拥,
"塞寺沙门咒后餐":寺庙僧人饭后念咒。
"蟾蜍借月喑何谓":蟾蜍借月光却哑口无声,
"科虬萦波字与翻":蝌蚪绕着水波画字翻腾。
"蒲潦溽蒸号太酷":梅雨湿热让人难以忍受,
"梅风飘荡控宜寒":暖风飘荡该要寒流控场。
"使车南诣雕题译":南方来的使者要翻译异域文字,
"贝叶西来渼舌弹":西域传来的贝叶经需方言讲解。
"金响侠徒丸尽落":侠客的金币叮当落尽,
"佩垂战士怒弥殷":战士的佩剑怒气冲冲。
"谐语就笞方乞半":刚挨过鞭打的人还在乞求饶恕,
"孤雏隔乳未啼残":幼鸟未离巢穴不敢啼鸣。
"韩冯枕荷愁喧寐":韩凭枕着荷花忧愁难眠,
"戴胜降桑许聒眠":戴胜鸟降落桑树允许聒噪。
"利口啬来儳喋喋":善辩的人喋喋不休,
"薄言钲罢鼓阗阗":钲鼓声停又响起震天响。
"咽竞笳乌不得晓":乌鸦不懂胡笳为何咽鸣,
"杂沸莲露几时圆":莲叶上的露珠何时能圆。
"迢迢来度天姬帐":遥远的天姬帐传来乐声,
"閤閤回惊钓者船":惊得渔船上的钓者回还。
"摇繁藻镜驱成瀫":摇动的水草如镜面破碎,
"韵碎菱丝讵可穿":菱角的丝线难以穿成帘。
"寄语草深瓜烂处":告诉深草中烂熟的瓜果,
"急呼即且备蚿怜":快叫毒虫来怜悯这惨状。
明代文学家、剧作家、书画家
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剧作家、书画家。字文长,一字文清,号天池山人,晚号青藤老人,别署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嘉靖年间,为闽浙总督胡宗宪充当幕僚,代笔《进白鹿表》为胡宗宪赢得嘉靖皇帝赏识,又助其擒获海盗徐海。后曾一度发狂,因杀妻而下狱七年。徐渭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与解缙、杨慎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其诗文奇纵恣肆,强调独创,反对模拟,深受公安派推崇;又长于行草书法,擅画水墨花竹、山水、人物,淋漓恣肆,有所创造。他还对戏剧颇有研究,撰《南词叙录》,开南戏研究之先风。代表作有戏曲论著《南词叙录》,文集《徐文长集》《徐文长逸稿》,杂剧《四声猿》《歌代啸》等。
1. 分段赏析
“红芳绿涨绿连天,夹岸蘼芜匝涧湾”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自然景象。“红芳绿涨”以浓墨重彩之笔,勾勒出繁花盛开、绿意盎然且蔓延至天际的画面,极言景色之蓬勃繁茂;“夹岸蘼芜匝涧湾”则进一步细致描绘,两岸蘼芜丛生,环绕着溪涧水湾,展现出环境的幽美与静谧,为全诗营造出优美的自然氛围,奠定写景基调。“别有鼓吹喧渡口,不教蚯蚓叠阳关”中,诗人将蛙声比作“鼓吹”,生动形象地写出渡口处蛙声的喧闹,仿佛一场热闹的演奏会;“不教蚯蚓叠阳关”则以奇特的想象,通过与蚯蚓声音的对比,突出蛙声的独特与强烈,赋予蛙声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展现诗人对生活观察的细腻与想象力的丰富。“殷郎咄咄书空易,汉吏期期奉诏难”引用两个历史典故。“殷郎咄咄书空”典出殷浩失意后以手在空中虚书“咄咄怪事”,表达心中愤懑,诗人借此暗示人生的失意与无奈;“汉吏期期奉诏难”说的是周昌口吃,回答皇帝诏问时“期期”不流利,此处借指在面对权威时表达的艰难,通过典故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深沉内涵。“华苑公私猜典午,荜门佶屈课殷盘”,“华苑公私猜典午”中“典午”代指司马氏,暗指在华丽的苑囿之中,公私各方围绕权力等问题产生猜忌,反映出上层社会的复杂斗争;“荜门佶屈课殷盘”描绘贫困人家艰难诵读《尚书·商书·盘庚》的场景,展现出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对比,体现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连营甲卒枚前閧,塞寺沙门咒后餐”,前句描绘军营中士兵在衔枚疾行前的喧闹场景,“枚前閧”将军队行动前的紧张与喧嚣生动展现;后句刻画边塞寺庙中僧人念咒后用餐的情景,一动一静,一俗一僧,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相互映衬,丰富了诗歌的场景层次,展现出社会生活的多样性。“蟾蜍借月瘖何谓,科蚪萦波字与翻”,诗人对蟾蜍在月下沉默不语发出疑问,充满奇思妙想;“科蚪萦波字与翻”把蝌蚪在水波中萦绕游动的形态比作文字翻转,以独特的视角和新奇的比喻,将自然生物的活动赋予文化韵味,展现出大自然的灵动与诗意。“蒲潦溽蒸号太酷,梅风飘荡控宜寒”,“蒲潦溽蒸号太酷”写出池塘积水因闷热蒸腾,让人感觉酷热难耐,描绘出夏季湿热的气候特点;“梅风飘荡控宜寒”则点明此时是梅雨季节,风吹来带来些许凉意,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写,既展现了夏季气候的复杂多变,也为诗歌增添了季节特色。“使车南诣雕题译,贝叶西来鴃舌弹”,“使车南诣雕题译”描述使者乘车前往南方有纹身习俗的地区进行翻译沟通,体现出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场景;“贝叶西来鴃舌弹”指从西方传来的佛经需要用难懂的语言解读,反映出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障碍与交流的必要性,拓宽了诗歌的文化视野。“金响侠徒丸尽落,佩垂战士怒弥殷”,“金响侠徒丸尽落”描绘侠客掷丸发出金属般声响,展现出侠客的英勇豪迈与高超技艺;“佩垂战士怒弥殷”刻画战士佩戴兵器,愤怒之情愈发浓烈的形象,将侠客与战士的形象分别展现,凸显出不同人物的精神风貌与气势。“谐语就笞方乞半,孤雏隔乳未啼残”,前句描述因说诙谐之语即将遭受鞭笞,却只祈求减半惩罚的情景,反映出社会中某些不合理的惩罚现象以及人的无奈;后句“孤雏隔乳未啼残”以孤雏离开母体却尚未啼叫残缺,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出社会的现实状况与人生的艰难。“韩冯枕荷愁喧寐,戴胜降桑许聒眠”,“韩冯枕荷愁喧寐”借用韩冯(即韩凭)的故事,说他枕着荷叶因蛙声喧闹而忧愁难以入眠,赋予故事新的情境;“戴胜降桑许聒眠”描绘戴胜鸟落在桑树上,任凭蛙声聒噪仍能入眠,一愁一安,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蛙声对不同人的影响,增添诗歌的趣味性与故事性。“利口啬夫儳喋喋,薄言钲罢鼓阗阗”,“利口啬夫儳喋喋”刻画能言善辩的小吏喋喋不休的形象,展现出社会中某些人的巧言令色;“薄言钲罢鼓阗阗”描写锣鼓声喧闹不停,将人的言语与锣鼓声相呼应,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喧闹嘈杂的氛围,反映出社会生活的热闹与繁杂。“咽兢笳乌不得晓,杂沸莲露几时圆”,“咽兢笳乌不得晓”描绘笳声呜咽,乌鸦也因之无法知晓清晨到来,营造出一种压抑、昏暗的氛围;“杂沸莲露几时圆”将蛙声的杂乱沸腾与荷叶上的露珠难以圆润相联系,通过自然景象与声音的交融,表达出一种对混乱状态的无奈与期待秩序的心情。“迢迢来度天姬帐,閤閤回惊钩者船”,“迢迢来度天姬帐”想象蛙声远渡,传入仙女的帐中,增添了神秘浪漫的色彩;“閤閤回惊钩者船”写蛙声“閤閤”作响,惊到了垂钓者的船只,从不同场景展现蛙声传播之广、影响之大,使蛙声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摇繁藻镜驱成瀫,韵碎菱丝讵可穿”,“摇繁藻镜驱成瀫”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水面如镜子般晃动,水草摇曳,水波荡漾如急流,展现出水面的动态之美;“韵碎菱丝讵可穿”将蛙声比作破碎的菱丝,难以贯穿,形象地写出蛙声的繁杂凌乱,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声音的独特描写,展现诗人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寄语草深瓜烂处,急呼蝍蛆备蚿怜”,诗人以幽默诙谐的口吻,寄语草深瓜烂之处,让蝍蛆(蜈蚣)防备马蚿(百足虫),从蛙声延伸到自然界生物间的关系,以小见大,展现出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丝轻松有趣的氛围,使诗歌在深沉之余不失灵动。
上一篇:明·于慎行《白沟河》
下一篇:明·兰江濋公《游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