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花时二三月":江南花开的二三月,
"少妇乘春逐芳节":少妇趁着春天去追逐美好的时节。
"心性稳惬含清真":她心性安稳惬意,蕴含着纯真自然之气,
"弄影晴川自流悦":在晴朗的江边摆弄身影,自我欣赏而愉悦。
"青丝刻带锦作裳":青丝制成的刻带,锦缎做成的衣裳,
"宝扇轻摇翡翠光":轻轻摇动宝扇,闪烁着翡翠般的光芒。
"芸房露冷春窗火":花房里露水清冷,春窗下灯火摇曳,
"兰径烟开粉腻香":兰花小径上烟雾散开,弥漫着粉腻的香气。
"七彩明珰九华珮":戴着七彩的耳坠和华美的玉佩,
"紫縠文罗掩秋翠":紫色的纱罗衣裳掩盖着如秋翠般的身姿。
"绣额花丛千万色":花丛中有着千万种色彩,
"玉腕奇姿发春媚":玉腕展现出奇妙的姿态,散发着春日的妩媚。
"含思缄情不相识":心中饱含情思却无人知晓,
"步步遗芳去无迹":步步前行,留下芬芳却没有踪迹。
"回簪转黛飞参差":头上的簪子晃动,眉黛流转,身形轻盈,
"才过东城又南陌":才经过东城又来到南陌。
"南陌东城春事深":南陌和东城的春意正浓,
"离思杳杳花阴阴":离别的思绪悠悠,花丛阴阴。
"坐对流莺啼歇处":坐在对着流莺啼叫停歇的地方,
"闲窥清镜理瑶琴":闲来看着清镜梳理瑶琴。
"晨鹍凄清不可闻":清晨鹍鸡的叫声凄清让人不忍听闻,
"恨断吴烟怨楚云":心中的怨恨如吴烟楚云般绵绵不绝。
"自是琴心挑不得":自是无法用琴音传递心意,
"还同孤月向黄昏":只能如同孤独的月亮,独自走向黄昏。
1. 分段赏析
“江南花时二三月,少妇乘春逐芳节”是诗歌的开篇,点明了时间和人物活动。二三月的江南,正是鲜花盛开之时,少妇趁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追逐着芳美的季节,展现出一幅春日游春图。“心性稳惬含清真,弄影晴川自流悦”描绘了少妇的心境和行为。她心性安稳惬意,蕴含着纯真自然的气质,在晴朗的河川边摆弄身影,自我欣赏,自得其乐,一个热爱生活、享受春光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青丝刻带锦作裳,宝扇轻摇翡翠光”从服饰和动作方面刻画少妇。她身着锦裳,腰间系着精致的青丝刻带,手中轻摇宝扇,扇面闪烁着翡翠般的光泽,通过对服饰细节和动作的描写,展现出少妇的美丽与优雅,也体现出她生活的精致。“芸房露冷春窗火,兰径烟开粉腻香”描写环境。芸房里露水寒冷,春窗下灯火闪烁,兰花小径上烟雾散开,弥漫着粉腻的香气,通过“露冷”“窗火”“烟开”“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温馨的氛围,既写出了春天夜晚的特点,又暗示了少妇所处环境的优美。“七彩明珰九华佩,紫縠文罗掩秋翠”进一步描写少妇的装扮。她佩戴着七彩明珰和九华玉佩,身着紫縠文罗制成的衣物,色彩鲜艳,装饰华丽,突出了少妇的华贵,也从侧面反映出她对自身形象的重视,或许是为了给心中之人看。“绣额花丛千万色,玉腕奇姿发春媚”写少妇身处花丛之中。花丛色彩斑斓,她露出玉腕,姿态奇妙,散发着春天般的妩媚,将少妇与春天的美景融为一体,既展现了春景的绚烂,又凸显了少妇的娇美动人。“含思缄情不相识,步步遗芳去无迹”,这两句开始体现出少妇内心的情感。她心中饱含思绪和情感,却无人相识,只能在行走间步步留下芬芳,却没有踪迹可寻,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淡淡的忧愁,仿佛她的情思也如同这芬芳般,消散在春风中。“回簪转黛飞参差,才过东城又南陌”描写少妇的动作。她簪子回转,眉黛流转,姿态轻盈,在东城和南陌间往来,看似在赏春,实则内心迷茫,不知该去往何处,何处才能排解心中的情思,进一步强化了她内心的惆怅。“南陌东城春事深,离思杳杳花阴阴”点明了地点和情感。南陌东城的春天景色正浓,但少妇的离思却渺渺茫茫,如那阴阴的花影般笼罩着她,以乐景写哀情,用繁茂的春景衬托出她深深的离情别绪。“坐对流莺啼歇处,闲窥清镜理瑶琴”描绘了少妇的日常场景。她坐在那里,面对流莺啼叫停歇之处,闲来窥视清镜,打理瑶琴,“流莺”“清镜”“瑶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而她的“坐对”“闲窥”“理”等动作,体现出她的百无聊赖,内心充满思念却无处排遣。“晨鹍凄清不可闻,恨断吴烟怨楚云”借声音抒发情感。清晨鹍鸡的叫声凄清,让人不忍听闻,少妇心中充满怨恨,那怨恨仿佛断了的吴烟和楚云,弥漫在天地间,以凄清的鸟鸣烘托出她内心的哀怨,“吴烟”“楚云”则增添了一种悠远和迷茫的感觉。“自是琴心挑不得,还同孤月向黄昏”是诗歌的结尾,也是情感的升华。她深知自己的琴心无法被人挑动,无人能懂,只能如同孤月一般,在黄昏中独自徘徊,将少妇孤独、哀怨的情感推至高潮,以孤月自比,形象地表现出她的孤独寂寞和对爱情的渴望不得,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上一篇:明·谢肇淛《送徐兴公还家》
下一篇:明·魏学礼《春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