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ǐng
shì

朝代:明作者:唐寅浏览量:3
shì
shì
zhōu
guà
duǎn
péng
huò
西
àn
huò
dōng
huí
quē
yuè
hái
yuán
yuè
shù
zhèn
nán
fēng
yòu
běi
fēng
suì
jiǔ
rén
qiān
hǎo
chūn
shēn
huā
yǒu
shí
hóng
shì
fēi
ěr
jūn
rěn
bàn
zuò
chī
dāi
bàn
zuò
lóng

译文

世事无常,就像挂短蓬的船一样,有时移到东岸,有时移到西岸,漂泊不定。多少次不圆之月过后还是圆月,几阵南风过后又是北风。日子长了,人也没有长长久久的健康,春天过了,娇艳的花也没有几天灿烂了。入耳的是非听听就算了,装聋卖傻也不失为一种活法。

逐句剖析

"世事如舟挂短篷":世事无常,就像挂短蓬的船一样,

# 短篷:有篷的小船。

"或移西岸或移东":有时移到东岸,有时移到西岸,漂泊不定。

"几回缺月还圆月":多少次不圆之月过后还是圆月,

"数阵南风又北风":几阵南风过后又是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日子长了,人也没有长长久久的健康,

"春深花有几时红":春天过了,娇艳的花也没有几天灿烂了。

"是非入耳君须忍":入耳的是非听听就算了,

"半作痴呆半作聋":装聋卖傻也不失为一种活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警世》是明代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两联写自然现象的变化无常,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面对是非时应有的态度。后两联感叹美好易逝,劝诫世人要懂得隐忍,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全诗语言质朴却暗含哲理,为后人道出了处事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明代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哲理诗。诗中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题材,如舟行江上、月有圆缺、花开花落等,来表达人生的无常和面对是非时应有的态度,劝诫世人要懂得隐忍,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全诗语言质朴,哲理深刻,融合了禅宗思想与世俗智慧。

2. 写作手法

比喻:“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诗人将世事比作江上挂着短篷的小船,在风浪中时而移到西岸,时而移到东岸,形象地描绘出世事的变幻莫测,让人无法把握,应常怀平常之心,顺其自然。

3. 分段赏析

《警世》首联“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诗人将世事比作江上挂着短篷的小船,在风浪中时而移到西岸,时而移到东岸,形象地描绘出世事的变幻莫测,让人无法把握。所以面对无常的世事,不应该多动心机,过分谋划不切实际的未来,而是应常怀平常之心,顺其自然。颔联“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月亮时有圆缺,风向不断变换,以自然现象的变化无常,进一步强化了世事无常的观点,暗示人生也如同这自然现象一样,充满了变数。颈联“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从时间的角度出发,说明人不可能长时间保持顺境,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也无法长久地保持鲜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要小心谨慎,凡事要仔细斟酌,三思而后行,切不可意气用事,为所欲为。尾联“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这是诗人的劝诫,当听到是非之言时,要学会忍耐,装作痴呆和耳聋,不要过于计较,以免给自己带来烦恼,体现了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夏完淳《即事》

下一篇:明·朱有燉《秋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