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纹珍簟思悠悠":卧在珍贵的竹席上,思念悠悠随流水远去,
# 水纹珍簟思悠悠:“水纹”句写独宿无眠,回忆往事。水纹:编织着水纹花样的珍贵竹席。思悠悠:思绪很多。悠悠:漫长,遥远。
"千里佳期一夕休":风云突变,千里佳期一下子破灭了。
# 千里佳期一夕休:“千里”句是说,由于风云突变,千里佳期一下子破灭了。佳期,本指好时光,引申为男女约会的好时机。
"从此无心爱良夜":从今以后再也无心欣赏那良辰美景了,
# 良夜:美好的夜晚。
"任他明月下西楼":管他月上东楼,月下西楼。
中唐著名诗人
李益(746~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诗名卓著,世称“文章李益”,与李贺齐名。李益各体皆工,尤擅长七言绝句。诗歌题材广泛,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诗风悲凉慷慨,情调感伤。代表作品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著有《李益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主人公因恋人失约而产生的极度失望、痛苦与绝望之情,通过描写失恋后的心境,展现爱情破灭给人带来的沉重打击,反映了爱情中的无奈与伤感。
2. 写作手法
反衬:诗人用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在一般情况下,溶溶月色,灿灿星光能够引起人的美感。但是一个沉浸在痛苦中的心灵,美对他起不了什么作用,有时反而更愁苦烦乱。此诗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用“良夜”“明月”来烘托和渲染愁情,孤独、怅惘之情更显突出,更含蓄,更深邃。
3. 分段赏析
李益这首《写情》,从标题便不难察觉,诗中倾诉的是恋人爽约后那满心的痛苦。诗中情境设定在女友失约的当晚。开篇“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诗人躺在精美珍贵、纹理细致的竹席之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思绪纷杂。本是翘首以盼多时的美好约会,竟瞬间化为乌有。对方心意的转变迅猛而突然,毫无征兆,让人毫无防备。“佳期”冠以“千里”,可见这是一场跨越漫长距离的期待,历经长久盼望,机会何等难得。而“休”前着“一夕”,表明约会破灭得迅速且彻底,实在出人意料。此事刚发生,此刻的诗人正处于极度痛苦之中,可谓“最难熬之际”。夜深人静时回想此事,失眠也就在所难免。从因果关系看,这前两句采用了倒装结构,首句为果,次句为因。后两句“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这个让诗人痛苦不堪的夜晚,偏偏有着风清月朗的美好景致。但对心灰意冷的诗人而言,如此良辰美景毫无意义,他毫无观赏的兴致。不仅今夜如此,往后他对良夜都再无兴趣,无论月亮是升起于东楼,还是落下于西楼。月亮依旧按其轨迹运行,而诗人已陷入痛苦,二者仿佛再无关联。对于失恋之人,清冷月光只会徒增无尽愁思,不断勾起痛苦回忆。通常,溶溶月色、闪闪星光能唤起人的美感,可对于深陷痛苦的心灵,美不仅无用,有时还会加剧愁苦烦闷。此诗以美好之景写哀伤之情,使哀伤更甚。借“良夜”“明月”烘托渲染愁绪,让孤独、怅惘之情愈发突出、含蓄且深沉。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还巧用虚拟之法,强化语气,凸显人物形象,深化主题。三、四两句展现出的心情与外景的不和谐,既是当下写照,又预示着未来。“从此无心”四字尽显决心之坚,而这决心背后是刻骨铭心的痛苦,令人终生难忘。“任他”二字精妙,既体现诗人的心灰意冷,又刻画了主人公任性、赌气的性格,生动逼真、神韵十足。这种虚拟情境,未用过多笔墨勾勒,而是直抵核心,表达虚拟境界,与常见虚拟手法相比独具特色。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满心期待与心仪女子的约会不料对方却爽约的失望、无奈,乃至陷入绝望的复杂心境。诗中的主人公翘首以盼,犹如望穿秋水,苦苦等候佳人,然而最终盼来的却是伊人失约的结果,致使其失望到了极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失恋后的痛苦。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通过以美好之景来衬托与渲染内心的愁绪,巧妙运用虚拟手法,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鲜明突出。其诗境含蓄深远,在唐代诸多描写男女情感的短小诗篇中,凭借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别具一番韵味,故而一直以来都深受世人的喜爱与传颂。
# 极直极尽,正复情味无穷。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含思凄惋,命意忠厚,殊不类薄幸人。
清郭麐《灵芬馆诗话》
# 诗题曰“写情”,实即崔国辅《怨词》之意。因此生已休,虽有余情,不抵深怨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上一篇: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下一篇: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