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zhū

朝代:唐作者:齐己浏览量:3
fēi
wēi
xiǎo
chéng
zhū
wǎn
zhuǎn
tián
tián
wèi
yǒu
fēng
rèn
fāng
yuán
xìng
zhōng
zài
fáng
fān
luò
chí
zhōng

译文

清晨时分,那细微弥漫的晓露凝聚成了颗颗圆润的露珠,荷叶相互连接,连绵起伏,在没有风的静谧中展现着优美的姿态。无论被放置在何种形状的容器里,露珠圆润的本性始终不会改变,即使不小心从荷叶上滚落翻覆进池塘中,也没有什么关系。

逐句剖析

"霏微晓露成珠颗":清晨时分,那细微弥漫的晓露凝聚成了颗颗圆润的露珠,

"宛转田田未有风":荷叶相互连接,连绵起伏,在没有风的静谧中展现着优美的姿态。

"任器方圆性终在":无论被放置在何种形状的容器里,露珠圆润的本性始终不会改变,

"不妨翻覆落池中":即使不小心从荷叶上滚落翻覆进池塘中,也没有什么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观荷叶露珠》是唐代诗僧齐己所作的七言绝句。开篇“霏微晓露成珠颗”,细腻描绘出清晨时分,细微的晓露凝聚成圆润的露珠,“霏微”生动展现出露珠形成时的朦胧之态,用词精准。“宛转田田未有风”则勾勒出荷叶在微风未起时,相互连接、连绵起伏的形态,“宛转”一词赋予荷叶灵动之感,为露珠营造出优美的背景。后两句“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露珠无论被放置于何种形状容器,都能保持圆润本性,即便不慎落入池中,也无关紧要。诗人借露珠特性,表达对坚守本真的赞美。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以清新笔触绘露珠之态,借露珠传达深刻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著名诗僧

齐己(864~937?),唐末诗僧。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工诗善琴,擅长行书,风雅放逸,颇有诗名。为诗好苦吟,喜琢炼。其诗多登临酬答、感时伤怀之作,风格清润,语言简淡,在清润平淡中见僻远冷峭之致。代表作品有《早梅》《赠齐己诗》《寄曹松》等。著有《白莲集》《风骚旨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霏微晓露成珠颗”,诗人以细腻笔触描绘出清晨时分露珠形成的景象。“霏微”一词,生动地表现出清晨雾气弥漫、露水细微如丝的朦胧质感,而这些微小的水珠逐渐凝聚,最终形成圆润的露珠,宛如颗颗珍珠镶嵌在荷叶之上,形象地展现出露珠的晶莹剔透。其次,“宛转田田未有风”进一步拓展画面。诗人将目光投向荷叶,在微风尚未拂过的宁静时刻,荷叶相互连接,呈现出“田田”的姿态,它们连绵起伏,线条优美,“宛转”一词赋予荷叶灵动的美感。这一句不仅描绘出荷叶的静态美,更为露珠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和谐的背景,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一幅静谧的清晨荷塘图。后两句“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诗歌从单纯的景物描写上升到哲理层面。诗人由露珠的形态联想到其本质,露珠无论被放置在何种形状的容器中,都能保持自身的圆润,这象征着一种坚守本真的品质。即便不慎从荷叶滚落池中,它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特性,“不妨”二字尽显豁达。这里,诗人借露珠这一自然物象,传达出对人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应坚守自我本真的深刻思考,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不应丧失自己的本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魏王堤》

下一篇:唐·子兰《短歌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