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花寄酒喜新开":寄情于花,寄情于酒欣喜与花的盛开,
# 寄:寄托。
"左把花枝右把杯":左手拿着花枝右手拿着酒杯。
# 把:拿着。
"欲问花枝与杯酒":想问问花枝和酒杯,
# 欲问:想问。
"故人何得不同来":老朋友为什么不能一起来呢?
# 何得:怎能。,故人:老朋友。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1. 分段赏析
首句“寄花寄酒喜新开”,开篇即以“杏花”点题,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春日繁花之盛景暗藏孤寂之音,为全诗埋下“乐景哀情”的叙事伏笔。诗人以“花”“酒”双璧并置,构建出唐人春宴的经典美学符号,而“寄”字之妙,既显寄情于物象的文人雅趣,又隐含以花酒为信使、欲邀故人共赏的未竟之思。“喜新开”三字看似直抒胸臆,实则以杏花破蕊之鲜妍反衬“故人未至”的落寞,在生机盎然与形单影只的强烈对比中,暗涌着“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怅惘。次句“左把花枝右把杯”犹如定格电影镜头,将时间凝固于诗人独坐花前的刹那,以静态画面传递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孤寂。左右对称的“把持”动作,不仅勾勒出物我失衡的物理空间,更暗示着诗人试图以花枝与酒杯填补内心空缺的徒劳——花枝再艳,终非故人掌温;杯酒再醇,难消相思之苦。“形影相吊”的孤独感,在物象的并置与失衡中悄然升腾。第三句“欲问花枝与杯酒”以设问之笔陡然转折,将前文的客观铺陈推向主观诘问,情感由含蓄转为喷薄。诗人将“花枝”“杯酒”人格化,赋予自然物象以对话的灵性,实则是借物象之口叩问命运:“何以故人难归?”此问未答而意已尽,在“问而不答”的审美留白中,读者得以窥见诗人“欲语还休”的深切怅惘,以及“故人何在”的永恒追问。末句“故人何得不同来”以疑问收束全篇,既点破“寄花寄酒”的深层用意,又以“不同来”的遗憾作结,余韵悠长。此问直白如刀,却无怨怼之气,唯有“何得”二字暗藏今昔对比——昔日杏花树下,故人共饮;今朝花前独酌,酒冷人非。时空的错位与重叠,将孤独感推向极致,在“怨而不怒”的语气中,深切思念如春溪潺潺,绵绵不绝。
上一篇:唐·李商隐《忆住一师》
下一篇:唐·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