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yuàn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3
hán
lèi
zuò
chūn
xiāo
wén
jūn
liáo
绿
chí
nèn
hóng
xìng
huā
jiāo
shǔ
yuè
dāng
chuāng
mǎn
zhēng
yún
chū
sài
yáo
huà
lóu
zhōng
qīng
guǎn
wèi
shuí
tiáo

译文

含着眼泪在春夜中独坐,听闻你(丈夫)将要奔赴辽地。绿色池塘里荷叶鲜嫩,红色台阶旁杏花娇艳。破晓的月光照满窗户,出征的云向着塞外远远飘去。华丽的楼阁整日紧闭,清脆的管乐又为谁吹奏呢。

逐句剖析

"含泪坐春宵":含着眼泪在春夜中独坐,

"闻君欲度辽":听闻你(丈夫)将要奔赴辽地。

# 度辽:到辽东去。

"绿池荷叶嫩":绿色池塘里荷叶鲜嫩,

"红砌杏花娇":红色台阶旁杏花娇艳。

# 砌:堆砌。

"曙月当窗满":破晓的月光照满窗户,

"征云出塞遥":出征的云向着塞外远远飘去。

# 征云:犹战云,喻指战阵,战争之气氛。云:一作人。

"画楼终日闭":华丽的楼阁整日紧闭,

"清管为谁调":清脆的管乐又为谁吹奏呢。

# 清管:音声清越激楚之管乐器,如策、笛、箎、笙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夜怨》为唐代李商隐所作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刻画了闺中女子听闻丈夫欲往辽东后的复杂心境。开篇直言女子听闻消息后的悲伤。中间两联借春景的美好,对比女子内心因爱人远行的愁苦,同时通过月满、云遥之景,渲染出女子对远行人的牵挂。尾联进一步强化女子内心孤独,无人可诉,无心奏乐,深刻表达出女子的相思与哀怨。李商隐以细腻笔触,借闺怨题材,通过巧妙写作手法,生动展现女子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闺怨题材诗。它描绘了闺中女子在听闻丈夫(或情人)即将前往辽东后,内心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2. 分段赏析

这首诗刻画的是征妇在春宵时分,因丈夫即将远戍辽水而陷入深深的相思之中。开篇便点明缘由,她听闻丈夫欲奔赴辽水战场,满心愁绪,只能含泪独坐春宵。诗的三、四句描绘的是女子想象中楼外的春景:绿池中的荷叶鲜嫩欲滴,红砌旁的杏花娇艳动人。这看似美好的春景,实则是女子以荷嫩杏娇自比青春年少,虽未直接言“怨”,但“怨”意已悄然蕴含其中,读者自能于想象中体会。第五句“曙月”与首句的“春宵”呼应,表明女子彻夜未眠。她望着窗外破晓的残月,以及天边飘向塞外的征云,不禁联想到辽海之上战云密布,担忧丈夫的安危。到了七、八句,天明之时,画楼依旧紧闭。此时,清管之声响起,激越而凄楚。一句“为谁调”,以反问的形式,将无尽的哀怨寄托于远方的戍边之地。此诗与《征步郎》一样,皆采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语言明白晓畅,颇具乐府诗的本色。以往笺注常将李商隐的这类诗,以“齐梁体”“仿长吉”,甚至认为是自喻寄托之诗来揣度,因此很多人怀疑并非李商隐的手笔,实则是误解。《陆州》截取此诗后四句成为《排遍第四》,冯氏已有详细解说。在唐代,歌曲常常截取近体诗的四句,甚至直接将声诗作为歌词,这种情况十分常见。

3. 作品点评

整首诗弥漫着沉闷与凄凉的基调,宛如一层厚重阴霾,笼罩着字里行间。诗中诸多意象与词句,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施展抱负的强烈渴望。他宛如被囚困于笼中的雄鹰,虽羽翼丰满,却难展宏图;又似藏于鞘中的利刃,锋芒内敛,急切盼望着能有一试锋芒、建功立业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承“春”字而写时景。第五句,根“宵”字;六句,根“度辽”字来。结写相思。清腴不俗。

《李义山诗疏》

# 与他借题为怨女词者不同,盖言尽而义止,征妇之外无有也。解人自能别之。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集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月》

下一篇:唐·张蠙《登单于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