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màn
·
·
quē

朝代:元作者:白朴浏览量:4
tīng
míng
zōu
jīng
dòng
běi
shān
yuán
qiě
fàng
làng
xíng
hái
zhī
chí
suì
yuè
diǎn
jiǎn
tián
yuán
xiān
shēng
jié
rén
jìng
jìng
zhī
mén
wài
shì
chén
xuān
zuì
hòu
qīng
fēng
dào
zhěn
xǐng
lái
míng
yuè
dāng
xuān
xūn
zhào
qīng
biān
yòu
yuān
xiào
zuì
ěr
kàng
héng
shàng
guó
tiāo
huò
zhōng
yuán
fēn
míng
pán
shì
màn
jiào
rén
zhuó
yǎn
kàn
shī
yán
wèi
wèn
kūn
péng
hàn
hǎi
quǎn
táo
yuán

译文

听闻车马喧嚣入山谷,唯恐惊扰、北山栖息的猿猴。暂且放纵形骸不拘礼节,以此消磨时光,经营田园生活。隐者筑庐于人间,却浑然不觉、门外市井的喧嚣。醉后清风拂枕入眠,醒时明月映照窗前。伏波将军的功勋辉映史册。薏苡蒙冤的往事何其荒谬。嗤笑那渺小倭寇,竟敢与大国抗衡,在中原挑起战乱。天下局势分明如棋局,徒令人、费心揣摩谋士之言。试问鲲鹏展翅于瀚海的壮志,怎比得上鸡犬相闻的桃源之乐?

逐句剖析

"听鸣驺入谷":听闻车马喧嚣入山谷,

"怕惊动、":唯恐惊扰、

"北山猿":北山栖息的猿猴。

"且放浪形骸":暂且放纵形骸不拘礼节,

"支持岁月":以此消磨时光,

"点检田园":经营田园生活。

"先生结庐人境":隐者筑庐于人间,

"竟不知、":却浑然不觉、

"门外市尘喧":门外市井的喧嚣。

"醉后清风到枕":醉后清风拂枕入眠,

"醒来明月当轩":醒时明月映照窗前。

"伏波勋业照青编":伏波将军的功勋辉映史册。

"薏苡又何冤":薏苡蒙冤的往事何其荒谬。

"笑蕞尔倭奴":嗤笑那渺小倭寇,

"抗衡上国":竟敢与大国抗衡,

"挑祸中原":在中原挑起战乱。

"分明一盘棋势":天下局势分明如棋局,

"谩教人、":徒令人、

"着眼看师言":费心揣摩谋士之言。

"为问鲲鹏瀚海":试问鲲鹏展翅于瀚海的壮志,

"何如鸡犬桃源":怎比得上鸡犬相闻的桃源之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慢·题阙》为元代词人白朴所作。此词上阕以隐逸情怀入笔,通过“鸣驺入谷”与“北山猿”的动静对照,勾勒出超然物外的田园生活图景,以“醉后清风”“醒来明月”等意象展现淡泊心境;下阕笔锋一转,借伏波将军马援之功业与薏苡明珠之谤的典故,暗喻历史功过之虚妄,继而以“倭奴抗衡上国”直指时局,将天下大势喻为棋局,最终以“鲲鹏瀚海”与“鸡犬桃源”的对比收束,表达对出世与入世两种人生境界的哲思。全词以典故为筋骨,以自然意象为血肉,既显隐逸之趣,亦含家国之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家。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终身未仕。白朴经历国破家亡之难,采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闭门读书,后放浪诗酒、漫游山水、吟诗作文度过一生。白朴是元朝初年最早从事杂剧创作的文人之一,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在继承唐宋传统文学的基础上,革新了文体,所创作的作品,既保留了元杂剧的通俗易懂,又不失文学艺术性,对元曲的发展成熟作出巨大贡献。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前两种为元杂剧名著,另有《流红叶》《箭射双雕》各存曲词一折,有词集《天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听鸣驺入谷,怕惊动、北山猿”,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动静交织的场景。“听鸣驺入谷”先营造出一种外界喧嚣的氛围,“鸣驺”代表着车马的喧闹、出行的队伍。而“怕惊动、北山猿”笔锋一转,将这种喧嚣与北山猿的宁静生活形成对比。一个“怕”字,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对自然生灵的怜惜,以及对宁静自然的珍视,体现出词人内心深处对远离尘世喧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且放浪形骸,支持岁月,点检田园”,“且放浪形骸”展现出词人摒弃世俗礼教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态度。“支持岁月”表明词人以一种随性、淡然的方式度过时光,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点检田园”则描绘出词人日常生活的闲适,在田园中劳作、生活,享受着田园生活的质朴与宁静,进一步凸显出词人隐逸生活的情趣。“先生结庐人境,竟不知、门外市尘喧”,此句化用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先生结庐人境”点明隐者居住在人间烟火之地,然而“竟不知、门外市尘喧”则强调隐者超脱于尘世之外,即便身处尘世,也能做到心如止水,不为外界的喧嚣所扰。这体现出隐者高洁的品格和超凡的境界,也反映出词人对这种超脱尘世生活的赞美与向往。“醉后清风到枕,醒来明月当轩”,“醉后清风到枕”描绘出词人醉酒后的惬意之态,清风仿佛知晓词人的心意,轻轻拂来,陪伴词人入眠,营造出一种宁静、悠然的氛围。“醒来明月当轩”则展现出词人醒来时,明月高悬,洒下清辉,照亮轩窗的景象。明月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纯净,此句通过明月这一意象,进一步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澄澈与宁静,以及隐逸生活的清幽雅致。“伏波勋业照青编”,“伏波”指东汉名将马援,他一生征战,功勋卓著,其事迹被载入史册(青编)。此句以马援的功业为例,展现了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辉煌成就。然而,词人在此提及马援,并非单纯歌颂功业,而是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引发读者对功业与人生的思考。“薏苡又何冤”,“薏苡”典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南征交趾时,常食薏苡以避瘴气,回京时载了一车薏苡种子,却被人诬陷载回的是明珠珍宝,蒙受不白之冤。词人借这一典故,表达对历史中英雄人物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感慨,暗示即便有卓越的功业,也可能会遭遇误解和冤屈,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功过的思考。“笑蕞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此句将笔触转向现实,以“笑”字表达出词人对倭奴(此处指日本侵略者)的轻蔑。“蕞尔”形容其势力弱小,却妄图与强大的中原王朝(上国)抗衡,挑起战祸。词人以犀利的语言,对倭奴的侵略行径进行了批判,展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分明一盘棋势,谩教人、着眼看师言”,“分明一盘棋势”将天下局势比作一盘棋局,形象地描绘出局势的复杂和多变。“谩教人、着眼看师言”则表示词人认为人们应该以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看待局势,听从智者的见解。此句体现了词人对局势的洞察力和对战略智慧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为问鲲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鲲鹏瀚海”出自《庄子·逍遥游》,象征着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天地;“鸡犬桃源”则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代表着宁静、祥和的隐逸生活。词人以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是追求如鲲鹏般在广阔天地中施展抱负,还是像桃源中人一样,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此句将出世与入世的两种人生境界进行对比,体现出词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不同生活选择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李俊明《点绛唇 锦堂寿日》

下一篇:元·马钰《无梦令·二鼓孤眠内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