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yáng
zǎo
chūn

朝代:唐作者:顾况浏览量:2
chūn
chóu
zhōng
nián
jiù
yóu
jiā
qiān
wài
bǎi
shé
gēng
tóu
piān
féng
xiāng
shān
lóu
yuán
táo
yuè
shuǐ
xiàng
dōng
liú

译文

什么地方能躲避春天带来的烦愁呢,终年回忆着往昔游览的地方。家乡在千里之外,五更时百舌呜叫在枝头。在外行走又逢下雨,登搂眺望山乡不在望中。此时故乡正是桃李盛开的时节,思家有情绪像伊水东流。

逐句剖析

"何地避春愁":什么地方能躲避春天带来的烦愁呢,

"终年忆旧游":终年回忆着往昔游览的地方。

"一家千里外":家乡在千里之外,

"百舌五更头":五更时百舌呜叫在枝头。

# 百舌:百舌鸟,立春后鸣叫不已,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徒。

"客路偏逢雨":在外行走又逢下雨,

"乡山不入楼":登搂眺望山乡不在望中。

"故园桃李月":此时故乡正是桃李盛开的时节,

"伊水向东流":思家有情绪像伊水东流。

# 伊水:洛河支流,在河南西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洛阳早春》是唐代顾况创作的五言律诗。诗中运用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的手法,描绘诗人客居洛阳时的春愁与思乡之情。首联点明愁绪与回忆,颔联、颈联借景强化思乡,尾联以想象中的故园之景抒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顾况(727?~806?),唐代诗人。字逋翁,又号悲翁,祖籍云阳(今江苏丹阳),迁家海盐(今属浙江)衡山。早年曾读书山林。至德进士及第,曾官著作佐郎,因嘲诮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的诗,题材广泛,注意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形式多样,尤长于歌行。其诗风不拘一格,语言平易,不避俚俗。代表作品有《露青竹杖歌》《李供奉弹箜篌歌》。著有《华阳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诗人开篇便发出感慨,询问何处能躲避春天带来的愁绪,原来自己终年都在回忆往昔的游历,直接点明了思乡的主题,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一家千里外”直白地道出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百舌五更头”则借五更时百舌鸟的啼叫,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在异乡清晨的孤寂,强化了思乡之情。颈联“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诗人在客途中偏偏遇上雨,登楼眺望却望不见故乡的山峦,“偏”字突出了诗人的无奈与惆怅,借景抒情,将旅途的不顺与对家乡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尾联“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诗人想象故乡此时正是桃李盛开的时节,伊水向东流淌,以景结情,借想象中的故园美景,抒发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无法归乡的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四妆砌甚佳,不觉为俳。第六句尤可喜。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周珽曰:中四句承首句,言见春愁之无可避也。末二句承次句,见旧游之长在忆。盖况苏州人,因在洛阳而思故乡,指伊水之流,见人之不如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春愁难避,无过于此。《唐三体诗评》:落句亦有别趣。

明末清初黄周星《唐诗快》

# 一春,二情;三承二,四承一;五承一,六承二结句明点洛阳,何地作客也。三忆旧游,四客夜,六忆旧游,五何地春愁,皆虚写,结方出题。三、四是夜忆,五、六是昼忆。

清高棅《唐诗成法》

# 何义门:落句亦有别趣。纪昀:三、四 偶然凑泊,不可刻意效之。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起五字飘洒,落句不粘。“故园月”却转入身客洛阳,虚度光阴,用笔何婉而善变也!

清乔亿《大历诗略》

# 落句亦有别趣。

宋周弼《唐三体诗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隐公》

下一篇:唐·佚名《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