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二首":湖上的二首
"远水晴天明落霞":远望去水天一线,晚霞满天,
"古岸渔村横钓槎":古老的湖岸边坐落着一个小渔村,一只渔舟停靠在湖边。
# 钓槎:钓舟、渔舟。
"翠帘沽酒家":酒家的翠色酒帘飘扬,
"画桥吹柳花":小桥边飞舞着柳花。
"二客同游过虎溪":两位友人同游,踏过虎溪的流水,
"一径无尘穿翠微":一条小径洁净无尘,穿越青葱的山峦。
"寸心流水知":我的心事只有潺潺流水知晓,
"小窗明月归":直到明月照进小窗时,才乘兴而归。
"春夜":春天的夜晚
"灯下愁春愁未醒":在灯下沉醉于春愁,却始终无法释怀,
"枕上吟诗吟未成":躺在床上想吟诗作赋,却终是未能写成。
"杏花残月明":杏花在残月下凋零,月色朦胧,
"竹根流水声":竹林深处传来流水潺潺的声响。
"春思三首":春日相思的三首
"莺羽金衣舒晚风":黄莺披着金衣般的羽毛,在晚风中舒展身姿,
"燕嘴香泥沾乱红":燕子衔着香泥,嘴上沾着零落的红花。
"翠帘花影重":翠帘外花影重重叠叠,
"五人春睡浓":五个人在春日里酣睡正浓。
"春柳长亭倾酒樽":春日在长亭边倾酒送别,
"秋菊东篱洒泪痕":秋日于东篱下洒泪伤情。
"思君不见君":思念着你却见不到你,
"倚门空闭门":倚着门久久凝望,最终只有空自掩门。
"帘外轻寒归燕忙":帘外透着轻寒,归燕正忙着衔泥筑巢,
"桥下残红流水香":桥下残花随水漂流,散发阵阵芳香。
"游人窥粉墙":游人偷偷望向粉墙内的景致,
"玉骢嘶绿杨":青白色的骏马在绿杨树下嘶鸣不止。
元代散曲作家
张可久(1280~1350?),元代散曲作家。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移居杭州。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历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职,后归隐西湖以终。张可久能诗词,尤以散曲知名于世,与散曲作家乔吉并称“张乔”或“乔张”。今存其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曲九套。作品风格清雅明丽,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常常熔铸诗词名句。《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生前曾编定《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种散曲集,已散佚。今传有《张小山小令》《小山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曲。《湖上二首》描绘了西湖傍晚的美景以及文人的闲适游赏生活,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享受归隐之乐。《春夜》通过写春夜的愁绪和未完成的吟诗,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春愁和文人的雅趣。《春思三首》主要围绕春日里的相思之情展开,借景抒情,表达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和等待的惆怅。
2. 分段赏析
《湖上二首》首句“远水晴天明落霞”是一幅由天空与湖水组成的画面。画面下方是深邃的湖水。上方是晴碧的长空,落霞则瀑布上下,既飘浮于天空又倒映在水中,而一个“明”字更为这幅景象辽阔的画面涂上了一层绚丽夺目的色彩。次句“古岸渔村横钓槎”是由湖边与湖岸的景色组成的画面。渔舟停靠在湖边,渔村坐落在陆上,一段古老的湖岸横穿其间。渔舟横在岸边,暗示着在这夕阳西下的时刻,打鱼的渔夫已经回村。第三句“翠帘沽酒家”是对乡村酒店的特写。从画面中翠色的酒帘飘扬招展的情景来看,不难想象:渔船靠岸、渔夫回村,经过了一整天的辛苦劳作。此时正是酒家门前人来人往,人们沽酒回家之时。由此。曲子展现出来的是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末尾一句“画桥吹柳花”展现的则是一处暮春小景。可以想见,在这座湖边的渔村中,不仅有翠帘飘扬的酒家,在酒家附近还有小桥流水,水边桥头柳树环绕,柳絮轻盈地飘飞着。“二客同游过虎溪,一径无尘穿翠微。寸心流水知,小窗明月归。”“过虎溪”化用陶渊明与慧远法师的典故,以友人同游暗喻超脱尘俗;“穿翠微”用“无尘”强调环境清幽,反衬内心澄澈。“寸心流水知”将心事托付流水,以自然物象作知己;“小窗明月归”以月光伴归的画面收束,暗含“兴尽而返”的雅趣,将文人寄情山水的恬淡心境融入景中。《春夜》“灯下愁春愁未醒,枕上吟诗吟未成。杏花残月明,竹根流水声。”前两句以“灯下愁春”“枕上吟诗”的动作,刻画文人春夜失眠的状态,“未醒”“未成”的重复强化心绪烦乱。后两句转写“杏花残月”“竹根水声”,残花凋零与月色朦胧烘托怅惘,流水声以动衬静,将未言明的春愁融入清幽夜色,意境如未完成的诗篇,留白中见余韵。《春思三首》“莺羽金衣舒晚风,燕嘴香泥沾乱红。翠帘花影重,五人春睡浓。”黄莺舒展羽毛、燕子衔泥沾花,以春日生机反衬“春睡浓”的慵懒,“乱红”既指落花,亦暗喻心绪纷乱。翠帘花影的浓密与酣睡场景,看似闲适,却为后两首的相思之情埋下伏笔——表面的慵懒实则是相思无解的倦怠,色彩明艳的画面中暗含愁绪。“春柳长亭倾酒樽,秋菊东篱洒泪痕。思君不见君,倚门空闭门。”以“春柳长亭”与“秋菊东篱”对仗,串联春秋两季,倾酒的送别场景与洒泪的独居画面形成时空对照,强化思念的漫长。“思君不见”的直白倾诉,与“倚门—闭门”的动作变化(从期盼到失落),将相思的怅然与无奈推向高潮,“空”字道尽徒劳等待的悲凉。“帘外轻寒归燕忙,桥下残红流水香。游人窥粉墙,玉骢嘶绿杨。”归燕忙碌、游人窥探、马嘶绿杨,以市井的喧嚣动态,反衬粉墙内人的孤独;“残红流水”既承续春日凋零意象,又以“香”字虚写,味觉与视觉交织。全篇未直言“思君”,却通过外界的热闹与自身的隔绝形成反差,玉骢嘶鸣似呼应内心躁动,最终以画面定格孤独,情感表达含蓄而深刻。
3. 作品点评
《湖上二首》这支小令属写景佳作,艺术上以密集意象见长。曲中依次呈现远水、晴天、落霞、古岸、渔村、钓槎、翠帘、酒家、画桥、柳花等景物,各配特征形容词,意象密集且个性鲜明。题为《湖上》,作者以四句绘四幅画面构“湖上”全景:首句“远水”从远眺写水天落霞的开阔远景;次句“古岸”转至近景,聚焦湖边渔村与钓槎;后两句“翠帘”“画桥”特写小店、小桥等局部“小景”。布局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层次丰富错落,恰似一幅湖上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