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jiāng
wǎn
jǐng

朝代:唐作者:张九龄浏览量:3
jiāng
lín
duō
xiù
yún
xiāng
xiān
zhēng
féng
chūn
xīn
miǎo
rán
xìng
lái
zhǐ
jiā
chù
néng
chuán
jīn
tíng
xià
huā
mǎn
chuán

译文

江畔林木枝叶繁茂,花朵盛开,云层与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哪里能想到征途中能遇上如此美景,春景引发的意兴更加广阔辽远。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黄昏时分,客船停在渡口的驿亭下,飘落的花瓣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中。

逐句剖析

"江林多秀发":江畔林木枝叶繁茂,花朵盛开,

# 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多:一作皆。

"云日复相鲜":云层与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

# 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征路那逢此":哪里能想到征途中能遇上如此美景,

# 征路: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那,同“哪。

"春心益渺然":春景引发的意兴更加广阔辽远。

# 渺然:渺,一作“眇”。渺然,幽远貌。作者《题画山水障》诗:“对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绵。”渺然,犹眇绵之意。,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春,《全唐诗》注:“一作乡。”按:作“乡”非。黄叔灿云:“作‘乡心’,与通首绝无关会。”(《唐诗笺注》卷一)

"兴来只自得":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

# 只自:副词。犹言独自。自,词缀,无义。只:一作秪。

"佳处莫能传":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 佳处:一作“佳气”。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薄暮津亭下":黄昏时分,客船停在渡口的驿亭下,

# 津亭:渡口边的驿亭。,薄暮:黄昏时分。

"余花满客船":飘落的花瓣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中。

# 客船:旅客乘坐的船;运载旅客的船。,余花:残花。南朝齐谢朓《游东田诗》:“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余:一作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江晚景》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首联以“秀发”状江畔林木生机盎然之态,“相鲜”绘云霞与日光交相辉映之景,勾勒出明丽绚烂的春江春色,暗透旅途中邂逅美景的欣悦。颔联点明漂泊之征人身份,以景兴情,将乍见春色的惊喜引向对人生境遇的悠远遐思,情思渐趋深沉。颈联写独赏春光的陶醉,道尽美景难以言传的怅惘,含蕴物我交融的哲思。尾联以暮色中渡口落花覆舟的静谧画面收束,花随水流暗喻时光易逝、客身漂泊,景语作情语,将旅思乡愁与惜春之情融于清幽意境。全诗以清丽笔触次第铺展春江暮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张九龄(678~740),唐代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曲江公”。长安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开元二十一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对唐诗的发展影响颇大;其五言律诗讲究情致深婉,蕴藉自然。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他还乐于提携后进,王昌龄、孟浩然、王维等皆受其青睐。主要作品有《感遇》《杂诗》《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著有《曲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作乃作者观览景致后的创作,其确切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张九龄偏爱清逸淡雅的景致,常见于他笔下的景物色调素净质朴,诸如月色银辉、悠悠白云、苍翠青山、澄澈碧水等,全然不见浓墨重彩的绚烂之景。他尤为钟情于远距离的观赏视角,于悠远景致中体悟那份超脱尘世的心境与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春江晚景》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诗。本诗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表达了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悦的心情,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2. 写作手法

用典:“云日复相鲜”巧妙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之句。张九龄摒弃了谢诗中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情景交融:“薄暮”为画面笼上暮色朦胧的诗意滤镜,“余花满客船”以落花纷扬铺满客舟的意象收尾,这一画面在景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惆怅之情。落花满地,暗示着春之将逝,也象征着诗人漂泊的旅程,情景交融,余韵悠长。

3. 分段赏析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是此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秀发”一词精准勾勒出江畔林木枝叶舒展、繁花竞放的蓬勃之态,尽显春之生机。“云日”对应天空之景,云朵与夕阳相互映照,“相鲜”二字让色彩的明丽鲜活跃然纸上,这般绚烂景象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初见此景时的喜悦心情。虽化用谢灵运诗句,却无其玄奥晦涩与刻意雕琢,语言自然流畅,似随口吟出,读来亲切质朴。​“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为颔联,直接抒发作者在征途中邂逅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征路”点明漂泊之态,“那逢此”以反问语气强化意外之喜,在奔波旅途中竟得见这般佳景。“春心”既指对春色的钟情,亦含心中情思,“益渺然”则将初见美景时的惊喜,延展为情思的悠远绵长,让情感表达更具层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作为颈联,述及赏景时难以言传的佳趣。“兴来”突显兴致勃发的瞬间,“只自得”强调此乐为独属的内心体验,是沉浸于自然之美的精神享受。“佳处莫能传”道破美景妙在不可言说,以情寓景,虽未详绘景致,却让春江之美尽在不言中。​“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为尾联,再次聚焦春江景色作结。“薄暮”为画面笼上暮色朦胧的诗意滤镜,“津亭”点明地点,在渡口的情境更添羁旅况味。“余花满客船”以落花纷扬铺满客舟的意象收尾,落花既暗喻春之将逝,亦烘托出漂泊中的淡淡怅惘。此句景中含情,情因景生,情景交融,余韵袅袅,予人无尽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写景只在首二句,一一四却用虚笔。征行逢此,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莫可言传,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时渺然意自见。

不详不详《唐诗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隆基《端午》

下一篇:唐·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