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cháo
·
·
tiān
qiū
yín
·
·

朝代:元作者:李致远浏览量:3
fàn
gōng
wǎn
zhōng
luò
chán
shēng
sòng
bàn
guī
liáng
yuè
bàn
lián
fēng
sāo
qíng
yóu
zhòng
chù
lóu
tái
shēng
bēi
dòng
èr
máo
bān
qiū
yǒng
chǔ
fēng
chóng
zhē
duàn
xiāng
mèng

译文

佛寺、晚钟敲响,落日余晖中蝉鸣渐歇,仿佛在送别白昼。半轮清冷的月亮悬在半空,半卷帘外秋风轻拂,这景象让漂泊诗人的愁绪尤其浓重。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楼台上,笛子声音如此悲凉撼动?两鬓斑白,独对漫长秋夜。巫山,重重叠叠,也阻隔不了梦中相思的萦绕。

逐句剖析

"梵宫、":佛寺、

# 梵宫:即佛寺。

"晚钟":晚钟敲响,

"落日蝉声送":落日余晖中蝉鸣渐歇,仿佛在送别白昼。

"半规凉月半帘风":半轮清冷的月亮悬在半空,半卷帘外秋风轻拂,

# 半规:圆形为规,半规即半圆。

"骚客情尤重":这景象让漂泊诗人的愁绪尤其浓重。

# 骚客:诗人。屈原代表作名《离骚》,后因以骚客、骚人称诗人。

"何处楼台":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楼台上,

"笛声悲动":笛子声音如此悲凉撼动?

"二毛斑":两鬓斑白,

# 二毛:鬓发斑白。

"秋夜永":独对漫长秋夜。

# 秋夜永:秋夜长。

"楚峰":巫山,

# 楚峰:指四川、湖北两省边境的巫山一带,有十二峰,其中神女峰最奇。

"几重":重重叠叠,

"遮不断相思梦":也阻隔不了梦中相思的萦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朝天子·秋夜吟》是元代散曲家李致远创作的一首散曲小令。此曲以秋夜为背景,勾勒出清冷孤寂的秋夜图景,烘托出诗人漂泊羁旅的愁绪与相思之情。全篇语言凝练雅致,音韵和谐,情感层层递进:前四句以钟声、蝉鸣、月影、凉风铺陈环境,暗含时光流逝之叹;后五句借笛声悲切、鬓发斑白、长夜难捱等细节,直抒客居楚地的孤寂与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末句更以巫山云雾的阻隔意象,将无形之思化为有形之境,余韵悠长。全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现了作者秋夜独酌时的幽微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小令的创作年代无明确记载。时值深秋,客居楚地的李致远栖身佛寺,作为心怀壮志的士人,他始终期盼着能建功立业、光耀门楣。然而命运弄人,常年漂泊异乡的他只能在梵刹青灯下虚度年华。当萧瑟秋风卷起漫山黄叶,清冷月色浸透寂寥禅房,触景伤怀的词人难以抑制对故土的思念,遂将满腔羁旅愁思倾注于笔端,成就了这篇感怀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小令,也是一首思乡之作。作品以秋夜佛寺为背景,描绘了萧瑟清冷的秋夜图景,营造出孤寂苍茫的意境。全曲以“骚客情尤重”为情感核心,既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又暗含了儒家士子仕途失意、蛰居他乡的落寞心境。下片将羁旅之痛与人生失意交织,情感沉郁隽永。全篇语言凝练,音韵谐婉,情景交融,展现了元代散曲含蓄深沉的审美特质。

2. 分段赏析

“梵宫、晚钟”此句以佛寺钟声破题,勾勒出秋夜的静谧与孤寂。梵宫的意象暗示超脱尘世,而“晚钟”的悠远声响则强化了时间流逝的苍茫感,为全曲奠定清冷基调。钟声在暮色中回荡,既点明时间节点,又以声衬寂,烘托出诗人独处禅院的幽寂心境。“落日蝉声送”中“落日”与“蝉声”构成视听结合的秋日典型意象。蝉鸣本为夏日常见,但秋蝉声嘶力竭,更显凄切,暗含韶光易逝之叹。“送”字赋予蝉声以动态,仿佛连秋日残阳也随声消逝,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流转与人生孤寂的关联。“半规凉月半帘风”此句以细腻的感官描写渲染秋夜氛围。“半规”与“半帘风”形成对仗,既暗示月光被云遮蔽的朦胧,又通过“凉”字传递触觉上的寒意。月光与凉风的交织,既烘托出环境的清冷,也隐喻诗人内心被现实阻隔的相思之情。“骚客情尤重”直抒胸臆,点明主体身份与情感浓度。“情尤重”三字凝练概括了前文景物铺垫下的情感爆发,凸显秋夜独处时愁绪的不可抑制。此句由景及情,完成从客观描写到主观抒发的转折。“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以问句引出悠远笛声,打破前文的静谧,转而以声写情。“笛声悲动”既呼应前文的蝉鸣、钟声,又以悠扬乐音反衬孤寂,形成“乐景衬哀情”的张力。笛声的“何处”来源不明,暗示愁思的弥漫无际,拓展了空间层次感。“二毛斑秋夜永”直写诗人衰老之态,“秋夜永”则通过时间感知的夸张,强化了身心孤寂的双重煎熬。此句将生理特征与心理感受结合,以白描写尽人生迟暮与相思难遣的悲怆。“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末句以地理意象(楚地山峰)作结,用“遮不断”三字点明相思之情的不可阻隔。巫山云雨的典故(楚峰多与巫山神女传说相关)暗含男女相思的传统意象,而“几重”的追问则深化了阻隔与渴望的矛盾,使全曲在悠远余韵中收束。

3. 作品点评

《朝天子·秋夜吟》以凝练典雅的语言构建出秋夜相思的幽邃意境。全篇音韵谐婉,句式整饬中见错落,如“梵宫、晚钟”四字短句如磬音落定,与“半规凉月半帘风”的绵长句式形成节奏张力,暗合秋夜寂寥的呼吸韵律。其语言风格兼具雅俗之趣,既以“骚客”“二毛”等文言词汇显士人情怀,又借“笛声悲动”“遮不断”等口语化表达传递浓烈情思,虚实相生间形成独特的抒情张力。全曲善用意象叠加,钟声、蝉鸣、凉月、笛韵等秋夜元素层叠晕染,最终以“楚峰几重”的虚笔收束,将现实之景与幻梦之情融为一体,余韵如空谷回响,尽显元散曲含蓄蕴藉的审美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写秋景之凄凉,心境之凄苦,而以景色衬托。

现代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卢润祥《元人小令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潜真子《苏幕遮 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

下一篇:元·张翥《东风第一枝 忆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