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寄君衣君不还":想要给你寄御寒的冬衣,又怕你不再回家,
# 君衣:君:一作征。征衣:远行人御寒的衣服。君:指远行在外的征人。
"不寄君衣君又寒":不给你寄御寒的冬衣,又怕你过冬挨冻受寒。
"寄与不寄间":在寄与不寄之间徘徊不定,
"妾身千万难":真是感到千难又万难。
# 千万:非常,十分。,妾身:古代妇女自谦时的称谓。
元代文章家、诗人
姚燧(1238~1313),元代文章家、诗人。字端甫,号牧庵,谥号文,河南洛阳人。早年从许衡受学,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姚燧诗、文、词、曲兼擅,尤以文章著名。他为文追求气脉贯通,形成纵横开阖、雄深雅健的文风,多记序之文和碑铭诏诰。其诗以古体见长,写景诗占多数。其散曲内容主要写男女风情,风格以风流蕴藉为主。主要作品有《夕佳亭》《云东楼》《水调歌头·岳阳寄定庵王万户》《水调歌头·守岁》等。著有《牧庵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散曲小令,也是一首闺怨题材的情歌。通过描绘闺妇在寒冬为远方征人寄军衣时的矛盾心理,细腻刻画其纠结微妙的情感,深刻体现出思妇对丈夫深挚的思念与体贴,将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情表达得委婉动人。
2. 分段赏析
“欲寄君衣君不还”这句直接道出思妇的第一层矛盾心理。“欲寄君衣”四字直白展现她对远在边塞、久未归家征夫的深切思念与关怀,本能地想要通过寄寒衣传递牵挂;但“君不还”的担忧随之而来,她忧虑寄衣会让征夫没了归家的急切,徒增分离之苦。短短七字,细腻勾勒出思妇复杂纠结的情感。“不寄君衣君又寒”此句以反向假设进一步深化矛盾。当她试图用“不寄”来避免“君不还”的困境时,又立刻被对征夫受冻挨饿的心疼刺痛。“又寒”二字,饱含她对亲人的不舍与担忧,这种心理上的反复权衡,将思妇内心的煎熬刻画得淋漓尽致。“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两句是对前两句矛盾的高度凝练。“寄与不寄间”精准捕捉住思妇在两种选择间摇摆不定的状态,“千万难”则以夸张之笔,将她在思念、牵挂、忧虑、痛苦等多重情感交织下无所适从的艰难心境推向高潮,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情感的浓烈与挣扎。
3. 作品点评
《凭阑人・寄征衣》是元散曲中乐府风味情歌的作品。全曲形制短小精悍,仅二十四字便以“寄”与“不寄”的矛盾抉择,勾勒出思妇复杂细腻的心理,言简意赅却余韵悠长,实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其用字极为凝练,“寄”“君”“衣”“不”等字高频复用,既强化情感的纠结往复,又巧妙串联起曲折情节与丰富意象。
# 此曲“深得词人三昧。”
近代王星琦《元曲三百首》引近代词曲学家吴瞿安
上一篇:元·郑元祐《书画舫》
下一篇:元·杨维桢《警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