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朝杨柳依依":昨天还是杨柳轻柔随风摇曳,
"今朝雨雪霏霏":今天已是雨雪纷纷扬扬。
"社燕秋鸿忒疾":燕子和大雁迁徙得实在太匆忙。
# 忒:犹太。,社燕秋鸿:春社来燕,秋社时,燕去鸿来,意为春去秋来。
"若不是浊醪有味":若不是这浑浊的酒还有滋味,
# 浊醪:浊酒。
"怎消磨这日月东西":怎熬得过这日复一日的煎熬。
# 日月东西:日月东升西落,指光阴流转。
"年时尚觉平安":去年还觉得平安无事,
"今年陡恁衰残":今年突然变得如此衰老不堪,
"更着十年试看":再过十年又会怎样?且看吧。
"烟消云散":当一切消散如烟,
"一杯谁共歌欢":还有谁能与我共饮一杯、高歌欢笑?
"休言咱是谁非":别再说谁对谁错,
"只宜似醉如痴":不如醉生梦死般浑浑噩噩,
"便得功名待怎的":就算得到功名又如何?
"无穷天地":天地这么大,
"那驼儿用你精细":那些俗事何必费心计较?
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
张养浩(1269?~1329),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谥文忠,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荐为东平学正,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因上疏触怒英宗,遂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起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积劳而病卒于任所。张养浩与元明善、曹元用齐名,号称山东“三俊”。其诗多写民生疾苦,诗风颇受散曲影响,通俗晓畅,风致潇洒。散曲风格豪宕放旷,超逸雄浑,时有清丽俊爽之气。其以散曲反映社会重大主题,提高了散曲的社会功能。代表作品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有政论集《三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闲居生活为题的散曲,作者张养浩以今昔自然景观“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的鲜明对比,将自然之景与人生感悟相融,语言直率质朴,深刻展现了作者对时光、人生的思索。
2. 分段赏析
“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两句以今昔对比,描绘出时光流转中景象的巨大变化。“杨柳依依”化用《诗经》中春日美景,充满生机与柔情;“雨雪霏霏”则展现出冬日的肃杀与清冷。一春一冬,一柔一寒,强烈的反差凸显出时光飞逝的迅速,为全曲奠定了感慨时光的基调。“社燕秋鸿忒疾”一句,借社燕春至秋去、秋鸿秋来春往的候鸟习性,进一步感叹时光的脚步太过匆匆。“忒疾”直白地表达出作者对时间流逝速度之快的惊讶与无奈,以动物的迁徙来具象化抽象的时间概念,生动形象。“若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此句紧承上文,因为感慨时光难捱,所以作者直言若不是浊酒尚有滋味,实在难以打发这漫长岁月。“浊醪”体现出一种随意、简朴的生活状态,也透露出作者借酒消愁,在时光流逝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无奈心境。“年时尚觉平安,今年陡恁衰残”两句,将去年与今年的身体状况进行对比。去年还感觉身体尚好,今年却突然变得衰弱残败,以自身经历体现出岁月对人身体的无情侵蚀,表达出对生命衰老的无奈与悲哀。“更着十年试看。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这几句,作者想象再过十年,一切或许都将烟消云散,即便举杯也无人与自己一同欢歌。通过对未来的设想,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与对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深沉感慨,将孤独寂寞的情绪渲染到极致。“休言咱是谁非,只宜似醉如痴,便得功名待怎的”三句,以一种看似豁达、超脱的口吻,劝诫自己不要去计较世间的是非对错,不如装醉装傻,就算获得了功名又能怎样呢?实则是在人生无奈与感慨之下,对世俗功名的一种否定与嘲讽,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无穷天地,那驼儿用你精细”最后两句,作者面对广阔无垠的天地,发出感叹,在这浩瀚宇宙中,何须过于精明算计。以反问的语气,进一步表达出对人生应随性自然,不必过于执着和精明的感悟,深化了曲中看淡世事、超然物外的思想情感。
上一篇:元·丘处机《望江南 同上》
下一篇:元·刘永之《送罗与敬归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