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八九叶":鲜碧的八九片荷叶,
# 田田:鲜碧的样子。
"散点绿池初":散落点缀在池塘中。
"嫩碧才平水":新生的荷叶才刚浮出水面,
# 嫩碧:新出的荷叶。
"圆阴已蔽鱼":但投在水面的阴影已经能够遮住水中的游鱼。
"浮萍遮不合":浮萍与荷叶同时生长,却无法掩盖新荷,
# 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
"弱荇绕犹疏":幼小荇菜也稀稀落落地缠绕期间。
# 弱荇:刚刚萌芽生茎的幼小荇菜。
"半在春波底":新荷在一池春水中半隐半露,
"芳心卷未舒":叶片还未完全舒展开来。
晚唐诗人
李群玉(810?~862?),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举进士不第,后以布衣游长安,进诗于宣宗,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去职。李群玉为人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以吟咏自适,善吹笙,擅书法。其诗文辞遒丽,含思深婉,善写羁旅之情,亦有个别艳情之作。因久居湘沅,宗师屈原、宋玉,故其所作颇有湖湘民歌气息。代表作品有《题二妃庙》《黄陵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全诗描绘了田园池塘里,新荷初绽,莲叶稀疏铺展、半浮半沉,虽掩游鱼却不与浮萍、弱荇争处,尽显清新生机与田园静谧的画面。
2. 写作手法
对仗:“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田田”对“散点”,名词相对,描绘荷叶形态与分布状态;“八九叶”对“绿池初”,数量词与偏正结构相对,点明荷叶数量与所处时节、环境,词性相对,结构工整,勾勒出清新的新荷初绽画面。拟人:“芳心卷未舒”,将新荷赋予人的情感,“芳心”本是形容女子的心意,此处用来描绘新荷未舒展的内心,仿佛新荷如同怀春少女般含蓄内敛,有自己的情思,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新荷的娇柔与生机,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从整体远景入手,“田田”化用乐府诗《江南》中“莲叶何田田”,生动描绘出荷叶舒展的形态。“八九叶”点明荷叶数量尚少,“散点绿池初”则写出荷叶初生于绿池,星星点点分布的状态,寥寥数字,便勾勒出初夏池塘新荷初绽的清新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节奏感,为全诗奠定了生动活泼的基调。颔联“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视角拉近,聚焦新荷近景。“嫩碧”突出荷叶颜色鲜嫩,“才平水”精准描绘荷叶刚与水面齐平的姿态,展现其娇嫩之态。“圆阴已蔽鱼”运用对比,荷叶虽初长,却已能为鱼儿遮蔽身影,以小见大,体现新荷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的池塘小世界氛围。颈联“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诗人将目光投向池塘中的其他植物。“浮萍遮不合”写浮萍试图遮蔽新荷却未能成功,从侧面衬托出新荷的独立生长。“弱荇绕犹疏”描绘柔弱的荇菜环绕新荷却显得稀疏,进一步突出新荷在池塘植物中的独特地位,展现其在竞争环境中努力生长的态势,在结构上使描写层次更加丰富。尾联“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诗人发挥想象,深入水中视角。“半在春波底”写新荷一半在水波之下,暗示其生长态势。“芳心卷未舒”运用拟人手法,将新荷比作怀春少女,“芳心”未舒,赋予新荷以情感,既写出其形态特点,又增添了含蓄的美感,寄寓着诗人对新荷未来舒展绽放的期待,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诗中描绘新荷初生之态,显示诗人敏锐观察力。诗人从远及近、从水上到水下,层次分明地勾勒新荷景致。而“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运用拟人,将新荷比作怀春少女,芳心未展。含蓄委婉间,新荷的娇羞之态跃然纸上,形象生动又清新自然。它不仅精准描摹新荷形态,更寄寓了对新生事物的美好期许。
上一篇:唐·白居易《杂曲歌辞·小曲新词》
下一篇:唐·皮日休《金钱花》